巴中市通江县“四化”推进村级便民服务工作

15.05.2015  11:21

    巴中市通江县地处四川东北部,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辖49个乡镇、524个村和44个社区,共有人口80万。由于地处米仓山东段南麓,群众居住分散,办事难、难办事的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该县党委政府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强力推进村级便民服务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欢迎。

    一、坚持“六个统一”,实现平台建设标准化。按照机构名称统一、建设规划统一、设备配置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服务保障统一的要求,大力整合资源,强力推进便民服务机构的建设。全县规范建成49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524个村、44个社区便民服务室,并统一配备了办公桌、文件柜、便民座椅,制作了规范的标牌、办事指南、工作人员一览表、首问责任岗座牌、工作人员胸牌以及服务事项台账和首问接待登记簿。将计划生育、治安防卫、卫生管理、证件办理代理等4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受理、办理(代办),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二、推行“四办一查”,实现服务方式规范化。在全县推广烟溪乡的“四办一查”便民服务工作方法。一是日常业务“集中办”。把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社保、计生、民政、农业、林业、国土、村建以及政策咨询等日常服务,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室)集中办理,保证日常服务不中断。二是重要事项“定点办”。对农村低保的评定、新农合费用的收缴、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效性强的服务事项,由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提前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约定时间和地点,由村(社区)告知群众办事地点和所需材料,集中定点现场办理。三是特殊群体“上门办”。 针对部分群众经济困难、地处边远、不了解业务办理流程和一些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窗口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现场接收申请材料,办理(代办)相关业务,提供政策咨询,把“坐班服务”与“上门服务”、“下乡服务”有机结合。四是法定假日“预约办”。全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行“赶集日”不午休制度,并对因特殊情况需要在非赶集日却又恰逢国家法定假日办理业务的群众,只需拨打服务窗口电话,就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向窗口工作人员预约服务,若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提供预约服务的,窗口经办人会提前告知申请人,并做好解释工作。五是办理结果“跟踪督查”。由便民服务中心对已经办理的事项,采取电话询问、入户调查等方式跟踪督查,了解办理情况,征求被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违规行为及时查处。

    三、抓实“四定举措”,实现指导监管常态化。一是定期培训。全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乡镇、村(社区)窗口工作人员和代办人员的业务轮训,让村(社区)代办人员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现场实操培训。二是定责指导。明确县政管办、政务服务中心和县级相关部门对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的指导责任,建立了县级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便民服务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三是定时巡查。县政管办每天至少网上巡查一次限时办结情况和工作纪律情况,每季度至少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现场巡查一次。四是定量考核。县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对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每季度考核一次,将办件数量、办理时限、群众满意度量化为考核指标,科学评估服务效果,定期工作情况。

    四、做到“三个明确”,实现运行保障制度化。全县所有村(社区)的服务日、AB岗和经费保障均以制度形式确定,确保了便民服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一是明确“便民服务日”。以乡镇为单位,结合本乡镇“赶集日”,统一确定了村(社区)“便民服务日”,代办人员在便民服务日全天候座班为群众提供服务。二是明确人员责任。所有村(社区)便民服务室都按照AB岗要求,将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大学生村官确定为便民服务室代办人员,以大学生村官为A岗,每个工作日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服务,其余人员为B岗,全县共配备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人员1886名。三是明确经费保障。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运行经费按每个村(社区)3万元/年的标准,由县财政在年初全额列入乡镇预算,专门用于村(社区)便民服务运行支出。

    今年1季度,该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共受理服务申请40228件,办结40140件,其中上门服务5171件,定点办理12692件,为群众节约办事费用10万余元。开展预约服务5925人次,提供咨询服务1391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