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 “村官” 管理有妙招
四川在线达州消息(黄芳)今年是通川区村(社区)的换届之年。换届之时就是信访问题最多之时,也是村(社区)矛盾集中爆发之际。争当村官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村官竞选之后,部分村官没有兑现竞选承诺,在其位不谋其政,甚至以权谋私,村(居)民意见很大,积压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如何激发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如何有效规范管理村官的“施政”行为?如何使村官带领村(居)民致富?去年以来,通川区从加强监督、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等方面激发村官工作热情,促进村(社区)建设。
强化监督组织建设 让村官不敢“乱作为”
从今年起,通川区村(社区)建立廉勤监督委员会和村(居)民小组廉勤监督员制度。廉勤监督委员会实行“垂直管理”,在乡镇办委纪委(纪工委)的领导下,独立行使监督权,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村务监督,把监督网络延伸到最基层。同时,通川区23个乡镇273村(社区)也将配备273名廉勤监督员,主要协助抓好党员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监督,全程参与村(村区)重大议事、决策、监督,及时向镇纪委反馈村(村区)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廉勤委成立不到一个月,区纪委就接到村(社区)案件线索4件,立案检查3件5人。
加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让村官不敢“乱花钱”
加大对村(社区)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做到早提醒、早发现、早纠正。通川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审计局等单位联合组成经济责任领导小组,共同负责管理、协调、指导、监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明确各单位职责,通过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落实制定审计任务计划、形成审计结果报告、研究审计结果运用等任务。今年以来,对5个村(社区)书记、主任进行了“捆绑式”经济责任审计,将被审计者的审计档案归入个人廉政档案中,审计结果为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村财镇管阳光理账 让村官不能“乱花钱”
建立“村财镇管”阳光理账机制,让每一笔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首先对通川区23个乡镇办委的273个村(村区)财务进行了大清理,利用审计站完成对全区273个村(社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摸底,建立资产档案,所有房屋、门市、设备等资产登记造册,清产核资,明晰产权。乡镇财政所代为管理“三资”,逐村(社区)建立财务档案,把各村收支费用录入电脑,实行“阳光操作”,让群众对村(社区)财务活动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每月定期公示账务,让村民监督。阳光理账实行后,信访案件比之前下降近三成。
歇职制度克服懈怠 让村官感觉“责任危机”
为进一步调动村(社区)干部积极性,规范村(社区)干部管理,制定了《通川区村、社区干部歇职制度(试行)》。歇职制度主要针对“选前信誓旦旦,选后事整皆忘”和“选后不干事、罢免却很难”的村官。歇职制度行近2年来,有17名村(村区)干部被歇职,收到群众意见和建议68条。从效果来看,歇职制度是乡镇管理村干部的有力武器,是村民大为赞同的好办法。让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和村官感觉到“压力山大”,克服了消极、懈怠思想,激发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还从思想观念、工作动力、工作方法上促进了村官的不断改进。一些村官感慨地说:“以前干不干无所谓,干好干坏无人说,现在不行了,不干要歇职,干不好也不行,真的有压力了”。
实施廉勤档案管理 让村官感觉到“事后监督”
将村(社区)干部个人的基本情况、奖惩情况、拒收或上交礼金礼品情况、个人收入及房产等情况的表格并归入廉政档案。通川区纪委对其内容进行抽查核实,确保廉政档案的全面、详实。乡镇纪委及时准确地掌握村(社区)干部廉洁自律和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督促村(社区)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为教育、监督、管理、奖惩和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可靠依据。廉勤档案成为村官“施政”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