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四川首份游客“黑名单”

11.11.2015  14:07

图据网络

  10月下旬,四川省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名单发布台正式发布了4名不文明游客的信息,这是四川首次发布游客“黑名单”,引起旅游界人士和众多游客的关注。

  今年4月,国家旅游局便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被旅游界称为“游客黑名单”,由此,治理游客不文明行为有了“硬手段”。

  虽说游客行为诚信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改善杂乱无章的旅游环境。但所谓的“黑名单”究竟对游客不文明的“惩治”力度到底有多大?幕后具体又是如何运行的?今天,四川日报记者就带领大家揭秘“黑名单”的规则和背景——

  特别注意:哪些行为将被计入“黑名单”?

  按照规定,游客不文明行为指旅游活动中因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参与赌博、色情活动等而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

  这些行为有的看似遥远,而有的可能就发生在身边:10月23日被列入四川游客“黑名单”的4人中,有3名四川游客是2015年10月14日参加赴柬埔寨6日游旅游团队中的成员,在柬埔寨暹粒机场暹粒—成都K6989航班上,因座椅靠背问题发生争执和推搡行为,影响航空运输安全,被当地机场工作人员强行带离,该行为扰乱公共交通秩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另外一名湖南籍游客,2015年8月23日参加成都赴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的旅游团队,因补票问题与随团导游发生口角,口出脏话并殴打导游,造成导游头部受伤并至昏迷,该游客野蛮粗暴,性质恶劣,经公安调解受到2.5万元处罚。根据国家旅游局《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这4名游客均列入四川省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计入流程:调查、会商、最终入“库”

  记者从四川省旅游协会了解到,省级和全国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均由下级旅游主管部门报送,或通过媒体报道和社会举报等渠道采集,因而黑名单的计入流程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正常的层层上报,即各地将搜集到的需要上报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调查和走访,将详细的资料汇报至省旅游局。省旅游局收到材料后会组织管理处、执法总队、旅游协会、相关专家、法律顾问等多方人士进行会商,最终确认是否将其计入“黑名单”。

  另一种情况是省旅游局直接接到不文明行为举报,或者是影响较大的不文明事件通过网络等曝出后,省旅游局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要求当地相关负责人进行多方面收集情况,到最后确认事实属实。如果当事人不承认其情节恶劣,待多方审定后,再将实际情况上报,会商后确定是否将其计入“黑名单”。

  惩治后果:可能影响个人旅游和信贷

  要通过“黑名单”来整治游客不文明行为,相关的惩罚非常关键。据了解,当不文明游客的“身份”生效以后,可能会对该游客今后的信贷和旅游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不少旅行社也在进一步研讨针对这部分“游客”的“特殊”措施。另一方面,“黑名单”也增加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道德成本”和“信用成本”,对于规范游客行为有积极意义。

  据了解,从国家到各地市州的“黑名单”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层层相扣,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大网”。不文明游客的信息将被层层报送,也就是说,如果被某市计入了“黑名单”,很有可能再被计入到省和国家的“黑名单”里,相关的惩罚也会扩大,所以你在旅行中,一定要严守文明底线,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

  如何“脱黑”:限期内不再犯将移出“黑名单”

  被列入“黑名单”的游客信息并非永久留存,留存期限视每名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情节轻重和影响程度来判定,并由律师、相关部门等会审,确认一个最终结果。例如,本次被计入黑名单的4人中,3名“空闹”的信息保存期限为3年,从2015年10月21日至2018年10月20日,而打人的湖南游客信息保存期限为两年,信息保存期限自2015年9月10日至2017年9月9日。

  同时,被计入“黑名单”的游客也并非无申辩的机会。据了解,记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游客认为将其纳入记录错误的,可以向做记录的旅游主管部门提交异议申请,一般应由当事人本人提出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旅游主管部门自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作出答复。旅游主管部门经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