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美说

08.01.2015  12:14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詹继放)最近,北京一家法院开庭审理一件“世界级选美赛事”的冠名权纠纷,原、被告双方、两家中国公司都称自己有洋人的授权,相互攻讦,揭出了这一行的很多丑行。

        对打着各种旗号的选美,人们早就不新鲜了。本来,美和丑是对立的,但在各式选美活动里却能相伴而生。选美依旧是那些标准,丑行却常演常新。闹上法庭的,还是“能见人”的。

        选美场丑行“云集”,原因也简:活动组委会多是临时的,人五人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虽有“大赛宗旨”之类的标榜,谁信谁是傻瓜。目标高度一致:整钱、捞名,德行和做事风格又天差地别,还谁也管不了谁,不出事才怪。

        在选美上我们是后来者。起初的选美颇具“中国特色”,连三围都不敢提。为标榜参赛选手不仅长得美,还有“内涵”,往往会出些知识题。虽说不能再简单,绝大部分答案还让参赛者背过,仍有佳丽将“北约”答成“北方的纽约”。此类尴尬出多了,主办方也“和国际接了轨”,干脆不要“内涵”了,直接看脸蛋、比三围,还“隆重推出”比基尼。选美火了几年,但随着连县上都在选美,各种既没法“坐实”、又很难让人不信的潜规则也纷纷曝光,人们便腻了。很多选美,也落入连赞助都拉不到的窘境。

        正奄奄一息,洋人“救市”来了。人家正被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要钱?没得!只有一只空皮包,还有几张“授权书”。当然,“国际”、“世界”之类人家先喊,很多中国人又认这个,也算没白来。于是乎,各种“国际选美大赛”粉墨登场。

        操办那些“大赛”的都是中国人。一流选美赛事人家是不会拿出来的,我们那些操办者买到手的,多为二三流赛事,“操作空间”也更大。比如“旅游小姐大赛”,和旅游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佳丽们顶多到某个出了钱的景区玩一趟,再穿比基尼在某标志性景点前秀一回身体。相关人员则忙着“落实”大小潜规则,不能穿帮。主办方、经办人、承办地和“赶场”似的佳丽各取所需,此为“最佳境界”。

        “本土选美”早“弄烂了”,“国际大赛”还活着。僧多粥少,洋人开价越来越高。买不起或不想买,就“另辟蹊径”。部分国人太“聪明”,虽不大看书,玩文字游戏却是好手。如国际、环球、世界……意思差不多。你叫“世界××大赛”,我称“全球××大赛”。再佐以“前缀”、“后缀”,将“国际××大赛(亚洲区)”改成“国际××大赛(亚细亚区)”,就能蒙人了。虽缺德,但中国人蒙中国人又不是他们发明的,再用一回罢了。关键是,还能弄到钱。

        当然有人不依。找他们麻烦的,是也在弄钱的“同行”。谈不拢就开骂,更要揭短:你们搞的A大赛亚军和第三名都是花钱买的!这方也不示弱:你们办的B大赛更歪!几十个“各国参赛选手”一半由俄罗斯模特冒充……颇像两个无赖在吵架。

        吵架因争利而起。据称,选美活动的利润率在35%左右。实在搞不下去,还可以玩“蒸发”。我们的有关方面整天忙着开会、起草各种“紧急通知”,无暇查处,事实上助长了那些丑行。

        “选美经济”已不是什么新词,更非一两个公司、三五个串串就能“撬动”。人皆爱美,选美带给公众的也应该是美,而不是借美的名义上演丑行。真到玩不下去那一天,什么都晚了。

        也许,这仅仅是句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