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自我管理
31.12.2013 16:50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我们的心智也越来越被扰动,越来越不平静了。
比如使用手机的频率。我注意到几乎占去了许多人的大部分时间。在吃饭时,开会时,候车时,你会看到人们都变成了低头族。每个人都在匆匆地刷屏,关注别人在干什么?想了些什么?吃了些什么?
本来,这种关注和自己的生活几乎无关。大部分的时候,这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你会发现,本来就不多的一天24小时,又被切割走了一大块。关键,强大的科技越来越擅长吸引并且黏合人们的注意力。人们变得越来越缺乏耐心,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
所以,西方有一些极端反感新科技的人士,提倡不用空调,不开汽车,不用电子产品等,过一种环保简朴的生活。但能够完全拒绝科技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还必须活在现实社会中。
各种新媒体上的社交方式,让我们快速进入了一个陌生人社交时代。以前古人是过着这样一种生活:三两好友,社交圈很小。要去见三两个好友,就得舟车劳顿,山高水长,所以友情显得愈发珍贵。
现在不同了。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一天可以认识成百上千的陌生人。微信、微博、QQ群等各种社交手段,让我们对于陌生人社交,越来越充满了兴趣。因为人们有认识新朋友、探秘陌生人的好奇天性。
我认识的好多人,号称通讯录上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有人得意洋洋地告诉我,他的朋友近两万人。
我听了这样的话,不知说什么好?对于朋友的选择,我们变得越来越注重数量,却不注重质量。我们越来越走向浅度,却不注重深度。
写过《失恋33天》的编剧鲍鲸鲸,手机里只存有10来个人,因为对于她来说,生命中有这十几个最重要的人就够了。这当然是一个孤例,但她也在提醒着我们,我们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是否太过于因为数量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不信你试试看,过一段时间,那些号称拥有上万朋友的人,会发现都是友情快餐。
所以,一味地追求陌生人社交,会让我们减少对自身的完善,把美好的获得过于寄托于外部对象上。实际上,我始终坚信,首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才能赢得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和人际交往的数量没有关系,和外部的丰富性没有关系,而和你自身的能量和内心的丰富性有关。
如何做到这一点?
就要时刻学会独处,学会返回内心,学会修炼。记得看《乔布斯传》时,发现乔布斯那代人都流行年轻的时候去印度修行,因为他们深信在印度的俭朴中可以获得真理和能量。
真理和能量是什么?我想就是面对人们越来越扩张的欲望和丰富性时,我们有时需要屏蔽这些欲望和丰富性,回到俭朴中修行。这样你才不会被搞得身心俱疲,才能有一种充沛的能量去面对每一天。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31.12.2013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