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风淡去 我们该如何感谢师恩?
新华社太原9月10日专电(记者王菲菲 俞菀)教师节,本是一个向老师表达敬意和感谢的节日,却一度被那些昂贵的礼物和赤裸裸的金钱掩盖其本质。在教育部门多次发出“禁礼令”后,教师节送礼现象大大减少。然而,在送礼风淡去之后,我们又该如何感谢师恩呢?
家长:一束花、一张贺卡表心意
太原家长刘红如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她每年都要为教师节送礼犯愁:“本身是不想送的,总觉得对孩子影响不好,不送心里又不踏实,你不送总有人送,怕孩子被冷落。”
记者走访发现,尽管不少家长仍在为送礼纠结,但他们的选择已经从昂贵的礼品、购物卡变成了一束花、一张贺卡。
今年教师节,刘红如没有再去购买超市卡,而是在学校门口买了几支康乃馨,让孩子送给老师。“八项规定之下,风清气正,我们也轻松了不少,但总觉得还是得向老师表达一下心意。”刘红如说。
而在太原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张斌今年让孩子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写上了自己的祝福。他说:“昂贵的礼物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好的示范。所以我们每年都会选一些有寓意的小礼物,让孩子能亲手送给老师,对老师说声节日快乐。”
上海学生家长张女士今年考虑再三,决定不给老师送礼。“我们希望给孩子做一个榜样,不要让孩子看轻父母,看轻自己的老师。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必须通过自己正当的努力。”
教师:守住底线才能赢得尊重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教师节来临前夕,上海、浙江、山东、山西等多地的教育部门均发出收礼禁令,不少学校均主动与学生家长签订了不送礼、不收礼的协议,还有不少学校通过家校互动平台,以微信、短信等方式,倡导健康师生关系。
“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提倡教师的职业良心——对学生的关心不是为了某种回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像父母那样关爱每一个孩子,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说,教师不收礼,也是一种办学规范,有了底线和规范,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感激。
太原市一位小学老师赵悦说,节前也有几个家长打电话,想送礼,均被她婉言谢绝。“但凡送礼的,一般来说是对你有所求的,希望对孩子进行特殊照顾,这样老师的教学自主权就被家长主导了。”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一位老师也说,教师节送礼表达的不是对老师的敬意,有种被收买的感觉。为了送礼而送礼,这是一种本末倒置。让送礼变成了某种形式的“交易”,则是对“尊师重道”传统的玷污。
让教师节的感恩返璞归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赵忠心认为,应当承认,家长给老师送礼,绝大多数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无其他非分的想法或意图。但也有个别的家长,怀着一些不大正当的想法。
赵忠心说,送礼、收礼都要考虑清楚后果。老师收了礼,很容易产生一种“欠账感”,你还敢不敢再像过去那样严格要求、管理学生?收了贵重的礼物,老师的人格就会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打“折扣”。健康的师生、家校关系,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其实,一份来自孩子亲手制作的礼物,会让老师觉得更加珍贵。“孩子就读的学校老早就发来了教师节不收礼的短信,并对家长的心意表示感谢。”上海学生家长杨先生说,不送礼主要是为了杜绝那些功利的目的,老师的辛苦还是要肯定。所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了感恩卡,精神层面的礼物,“礼轻情义重”。
山西一所重点高中的老师张合庆说,每个老师都希望受欢迎,受尊重,在教师节的时候当然希望孩子们有所表达。但这种表达未必就是昂贵的礼物,或者赤裸裸的金钱。孩子们在节日里的一声问候,或者黑板上的一句“教师节快乐”就让老师很感动。(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