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好二代” 儿子送爱心路上出车祸 父亲发短信:伤好一起送

25.06.2014  09:03

  知道儿子刘建国在运送爱心物资途中遭遇车祸后,刘端元给他发去了这样一条短信:“建国,你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我们一起去完成(送物资),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由于颈椎出现了骨折和错位,刘建国至今仍然戴着护具———这个以前被称为“刘公子”的汉子,在锦江区三圣街道幸福社区任党委书记、三圣乡“刘家花园”农场主父亲的影响下,近年来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之中,他在这里找到了认同感和归宿感。致富后,父子俩用自身行动热心帮助身边困难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助残扶贫事业。今年,39岁的刘建国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爱心事业的接力棒,他将把行善助人传承下去……

  父亲事迹

  ●5·12汶川地震期间,刘端元向灾区捐款25000元,他还发动自己的农家乐员工捐款4850元,为灾区送上了一份小小的心意。

  ●2010年,锦江区残联在刘家花园举行了“庆国庆,迎中秋残疾人联谊会”,他为参会的300多名残疾人每人准备了一份价值300多元的礼物。

  ●从2012年起,每到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他都自掏腰包,张罗着给社区老人过节。2012年邀请老年人一起吃饭,坐了150多桌。2013年花费20余万,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每人送十斤米和五升油。除了幸福社区的老人有福,相邻几个社区的残疾人和部分老年人也都分享了“幸福”,共计超过1600人领到了米和油。

  ……

  ■10年前他被称为“刘公子”,生活基本由睡觉、打牌、唱歌构成

  ■10年后他积极参与助残扶贫,在一次运送爱心物资途中遭遇车祸

  ■是什么改变了他?他的背后,站着一个入选“中国好人”的父亲

  父

  刘端元,65岁。中共党员,锦江区幸福社区党委书记,锦江区三圣乡农家乐“刘家花园”董事长,成都市道德模范,致富后热心帮助身边困难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助残扶贫事业。2013年入选“中国好人”。

  子

  刘建国,39岁。从2013年开始,跟随父亲刘端元远赴甘孜炉霍献爱心,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出钱出力,并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

  情

  知道儿子在运送爱心物资途中遭遇车祸后,刘端元发去一条短信:“建国,你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我们一起去完成(送物资)!

  遇险

  远赴甘孜送物资

  天降冰雹翻了车

  6月10日中午1时许,一辆满载物资的客车驶出锦江区三圣乡“刘家花园”大门。刘端元的脸上露出喜悦。一旁,站着他的儿子刘建国,这一车物资,是父子二人捐赠给甘孜炉霍县新都镇活动中心的电子显示屏和电脑,以及给炉霍县学生们带去的学习用品等,价值20余万元。

  从2013年开始,刘端元和儿子刘建国远赴甘孜炉霍献爱心,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出钱出力,并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去年8月,刘端元、刘建国就曾来到炉霍县,向炉霍县捐赠电脑30台,为贫困学生和孤儿捐赠新衣服200件,总价值12万余元。今年5月初,担心年事已高的父亲,无法适应高原复杂的气候环境,刘建国主动请缨运送爱心物资。由于长期受父亲的影响,刘建国对参与公益事业也非常热心,这是刘端元最大的欣慰。

  这批物资本该在5月6日到达受捐地。但一场车祸打乱了刘家父子的计划。5月6日中午,车行至折多山时,由于突降冰雹和大雪,使得道路变得异常难行。刘建国所乘的汽车冲出道路,翻了3个跟头才停下来。车祸导致刘建国的颈椎出现了骨折和错位。车祸不仅导致电子显示屏和车辆严重损坏,也让刘建国经历了生死考验。

  守诺

  “东西坏了可再买

  人伤了会站起来”

  刘端元不知道,电话是刘建国苏醒之后才打给他的。在这之前,刘建国整整昏迷了7个小时。“建国,你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了,我们一起去完成(送物资),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刘建国清晰地记得,这是父亲知道他受伤的消息后发来的短信。

  车祸让爱心之旅蒙上了一层悲情色彩,人员负伤、货物受损,汽车也面目全非。“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在挫折面前低头的人,东西坏了可以再买,汽车坏了可以修,人受伤了还会站起来!”刘端元把运送物资再度提上了日程。尽管有一些人劝他,说心意尽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冒风险,刘端元摇了摇头,“给当地都说了,怎么能失信,我们绝不会退缩。

  6月11日晚上,一行人终于抵达炉霍县新都镇望果社区活动中心。大家顾不得旅途疲惫,开始装卸设备。为活动中心搭建一块大型LED显示屏,是刘端元父子此行的主要目的。此外,刘家父子还带去了13台笔记本电脑和6台台式电脑,用于改善当地政府的办公条件。

  刘端元捐赠的物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送给炉霍县二完小的孩子们的礼物。这些玩具和学习用品对当地孩子来说,都充满了新奇,扎西登昭就是其中一位。小登昭说,这是他14岁以来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刘端元向所有孩子许了一个愿望,明年他和刘建国还会带礼物来看他们,就在儿童节的时候,父子俩要给这里每一个孩子送一份礼物……

  交班

  父亲成立关爱中心

  交给“公子”打理

  6月13日凌晨,一行人从炉霍县启程返回成都。坐上车,望着前排熟睡中的刘建国,刘端元的眼中透出慈祥的爱意。“我对他的管教很严,他也很争气,现在更是深深爱上了公益事业,我就愈发放心了。”刘端元说,39岁的刘建国已经成为他合格的接班人。

  作为“中国好人”的刘端元,对刘建国期望颇高,把儿子培养成为“好二代”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不过,在10年之前,刘建国还是朋友们眼中的“刘公子”,他对做公益也有些许的抵触心理。

  时间回到2003年。那时,刘建国的生活基本就是由睡觉、打牌、唱歌构成。刘端元看在眼里,心中十分着急。在他的鼓励下,2004年刘建国开始创业。

  多年来,刘端元一直很关注残疾人的生活,逢年过节,他都会到残疾人家里,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己所能去关心、帮助他们。2009年之前,每逢过年的时候,刘端元就会给全乡的残疾人发腊肉、发米。后来,与残疾人接触的时间多了,刘端元渐渐领悟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关爱残疾人,要解决他们的就业、创业问题,帮扶残疾人创业致富,让他们抬起头生活……

  2009年,刘端元出资修建了一个占地几十亩的“成都市锦江区残疾人生态种植基地”,他把这个项目交给刘建国打理。2011年3月,成都市锦江区融新残疾人关爱中心在锦江区民政局登记成立,刘端元指定的负责人也是刘建国。

  抵触

  有人认为是炒作

  他差点不想干了

  “我们这样做,有人认为是自我炒作!”刘建国说,起初,身边的质疑,令他也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有“不想干了”的念头。不过,集就业培训、养老关爱等为一体的关爱中心,本着回馈社会、服务弱势群体的宗旨,面向全区残疾人和老年人免费开放。渐渐地,质疑不见了,还有不少人向刘建国竖起了大拇指。

  关爱中心不仅为残疾人和老人免费提供茶水、定期理发、定期健康咨询等服务,还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开业那天就一次招收了20名残疾人,每月工资按正常职工的工资计算,为他们购买社保和综合保险,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生活问题,变单纯输血为造血。

  关爱老人,是刘端元一直所崇尚的。他认为:老人,为家庭奉献,为社会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关爱老人,不单单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事,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每年重阳节,他都会想办法让社区的老人们过个快乐的节日。

  刚开始的时候,他主要是买礼品去看望老人家,但从2012年开始,刘端元改变了给老年人过重阳节的方式,他出资请社区里的老人到“刘家花园”吃热热闹闹的团聚餐,让社区的老人们聚一聚、聊一聊。2013年,刘端元则为每个老人准备了一袋大米、一桶油作为节日礼物。他说:“我做这些,一方面,是关爱老人,让老人们感受社会的关爱,老有所乐,开心、幸福地生活;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带动更多的社会成员一起关爱老人。

  父亲的一言一行,对刘建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肯定会沿着父亲的爱心脚步一路走下去!”刘建国说,不仅自己会接好父亲的班,他也会从小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将行善助人之路一代代延续下去。

  儿子心声

  以前打一场麻将输三五万

  现在很后悔

  去年,为帮助残疾人创业致富,刘端元、刘建国一起策划帮残疾人创业开店的事情。今年2月27日,位于水杉街871号的“自强饰品店”正式开业。自强饰品店的店长和两位员工都是残疾人,店内的所有作品都出自他们之手。刘家父子出资为他们包办了饰品店创业所需的店面和店内的装修,帮他们把作品卖给爱心人士,让他们得到一份收入,鼓励、帮助身边的残疾人通过创业致富。

  作为“刘家花园”总经理、成都市锦江区融新残疾人关爱中心的负责人,刘建国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现在,关爱中心的残疾人员工每个月普遍都能领到2000多元工资,关爱中心还会不定期组织他们去郊游,在这里,没有人会对残疾人有歧视和偏见,至今也没有一名残疾人因为受歧视而离开企业。

  想当年,打一场麻将输个三五万,对刘建国来说是常事,他现在想起来都后悔。“拿那些钱去帮助人,可以起到多大的作用?你想想!”刘建国反问记者。片刻之后,他继续说,帮助别人,不仅能解决他人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受此影响今后受助者很可能就会变成救助者,“处处都是关心、关怀,想起都巴适!”刘建国笑着说。

  在刘建国心目中,父亲是他尊敬而又崇拜的。聊起刘端元多年来的善举,刘建国心潮澎湃,眼神中满是钦佩。

  1981年,大多数农民还在为填饱肚子种植粮食的时候,刘端元就开始种花、卖花,凭着勤劳致富。“我先富了,我会把我的经验传给乡亲们,和大家一起勤劳致富。”刘端元富裕了,心里总是惦记着回馈社会,总想带着大伙共同致富。就这样,左邻右舍也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他便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哪家在种植中有难题,他就主动给他们提供帮助……

  后来,刘端元又第一个在三圣乡办起了农家乐,又带动了一部分人往农家乐方向发展,大伙儿的家境都变得宽裕起来。

  1998年,幸福社区有两个组的所有沟渠被堵塞,又遭遇连续两个月的高温,导致庄稼地滴水未进。面对这样的情况,刘端元自掏腰包,出资请人打井,彻底解决了周边100余户村民饮用水和近500亩土地作物的灌溉问题。

  “父亲是我最好的老师,从他身上我学会了该如何做人做事!”刘建国如是说道。

原标题: 成都“好二代” 儿子送爱心路上出车祸 父亲发短信:伤好一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