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退役大学生作报告 讲述青春与家国
携笔从戎,初心不忘。荣归校园,无悔致青春。10月29日下午,学校4位退役大学生走上讲台,讲述初心与梦想,军营与荣光。报告会在综合教学楼A110多功能报告厅举行。
曾荣获联合国维和部队最高荣耀“和平荣誉勋章”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退役大学生张钦率先报告。张钦讲述了自己五年的军旅故事。自小怀抱军人梦的她2012年9月考入成都大学,在大二时携笔从戎,在部队她苦练本领,主动请缨成为中国第三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女兵班战士。2017年中秋,她被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授予和平荣誉勋章。人民日报微信《请回答,90后》推文中将张钦列为90后榜样,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环球网、央广网、中国青年网、四川日报、封面新闻等网站、报纸、官微都关注和报道过张钦事迹。回忆在南苏丹的维和经历,第一次直面危险,面对一触即发的冲突,为当地民众守护一方安宁,张钦说我找到了军人存在的意义,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这一路军旅生活在追梦中间读懂了“梦想”与责任、家国,也学会了珍惜生命珍惜人生。
曾在空中突击旅服役的外国语学院陈涛分享了自己的军旅生活和难以忘怀的战友情谊。他用视频向大家展示了他所在连队野外综合训练的场景。“一个从飞机上一纵而跃的动作,我们会练习成千上万遍”,陈涛讲述了第一次上直升飞机训练跳伞的场景,“当穿上这身军装,我就是钢刀连的一名战士,当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挺身而出,站在最前列,所以我勇敢地跳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畏惧过。”回忆部队生活难忘的战友情,与战友的惺惺相惜,互帮互助。陈涛说,军旅生活教会我有更加坚强的意志来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有更加沉稳的心态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我觉得这两年很有意义,我的青春是穿军装”。
旅游与文化产业退役学生陈宇航曾是一名武警,他讲述了与部队的情缘。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期盼有一天能够穿上军装。在新兵连的日子,他是副班长,主动加训得到大家的认可。拉练中穿插的武装越野和战术演练,帮助战友一起完成任务,到执勤中队后,教导同年兵和新兵做器械高练习,带领新兵每天主动加操训练,因为左手骨折,先后担任了中队新闻报导员和文书军械员。部队“再苦再累也要坚持”的作风让他更加自信、成熟、稳重。“我曾是一名军人,军装可脱,军人的品质不能丢!若有战,召必回!”在追逐军人梦的道路上,我真切地体会到“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的真谛。
师范学院研究生苗露回忆刚刚穿上军装,感觉新奇,但后来每天听着军号起床、出操、训练,又觉得规律且单调。三个月的新训中,和战友互相鼓励,训练场泪水与泥土混合在一起,感受到团结奋进的作风。一周至少两次的“紧急集合”的魔鬼训练连、将近八个月的“报务员”学习,背代码、抄电报、发电报的日常工作。平凡着也不平凡着。她激励大家说,大好作为的时代等着你,去追寻自己的理想,让它生根发芽,遍地开花,那时,你再抬头仰望,一定会有一道绚烂彩虹专属为你而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四位报告人的讲述中,现场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听众被他们各自分享的军旅故事和家国情怀感动和震撼。2019级艺术设计专业的魏佳谊说,听完很激动,尤其是张钦学姐的军旅生活的分享,更坚定了自己参军的想法,也让我了解到当兵不只有光辉的一面,更多的是背后的苦。
龙泉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杨大春到场聆听了报告,他在讲话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双拥工作和征兵工作,成都大学积极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国防教育基地,设置一站式拥军服务功能,201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典型人物。希望学校党委一如既往地支持双拥工作,继续发扬成都大学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源源不断为部队输送优质人才;希望退伍大学生以个人的军人作风和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发扬“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质,用先进事迹来感染、影响、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国防和军队建设;希望在校大学生进一步增强献身国防的意识,向退役大学生看齐,积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把参军入伍当成锻炼自己、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大舞台,以此为契机,演绎更加精彩的人生。
龙泉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党委书记周灵、成都市龙泉驿区武装部和相关学院负责人、各学院负责征兵工作辅导员、退役大学生、预备役分队队员以及学生代表参加本次报告会。学校党委武装部部长田东主持报告会。
编辑:闵秀玲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