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王林全:为了中国的水禽产业梦

22.04.2014  19:32
作者:杨雯 来源:宣传统战部

  
  4月21日一早,雨城雅安用一场大雨送别了一位72岁的老人最后一程。

  这位老人人称“王鸭子”,从羊倌到教授,从西北边陲的新疆到大洋彼岸的德国再到西南小城,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争气,用自己的努力播撒科技致富星星之火,有了钱也不忘济人危难帮助困难师生……他的一生朴实却又富于传奇。他便是著名水禽遗传育种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我校动物科技学院王林全教授。

   36岁的研究生

  大器晚成一词用在王林全教授身上再合适不过。1978年,得知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王林全立即报名,并顺利考上了四川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前身),这一年他已经36岁。

  1964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因为政治问题,功课全优的他被分配到新疆做了个放羊倌。但他这个羊倌当得与众不同,他的羊成活率、产仔率都比别人高,而且还写了学术论文发表。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调到了农五师农林牧综合实验站。正当他想一展拳脚时,却又与文革不期而遇,他被扣帽子、关牛棚……从20出头到年近不惑,人生宝贵的14年就这样被耽搁了。而考研究生不过是继续他青年时代未完成的梦。

  人说“三十而立”,可他已被时代耽误了二十年。时不我待,考上研究生的他一头扑在专业学习上。1981年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学校有意留下他。虽然一回兵团便有师参谋长一职等着他,可他听从了自己的内心:搞科研更适合自己。

   拳拳赤子心

  在川农大,他作为主研参与“建川杂交鸭”和“建川鸭”的选育,后来这两项成果都获了奖。但他没有满足,因为当时我国由于地方鸭品种不能满足集约化养殖要求,肉鸭业发展大大滞后,每年光从国外引种就花费不菲。知识分子的良知使王林全感到了不安和责任。

  1985年,已经43岁的王林全获得到西德留学的机会。克服家中经济拮据的困难,他一心一意准备出国当学徒。但当他到了西德国家家禽研究所,却根本不被允许了解核心技术。这天,王林全正好看到研究所三个大男人费力地给一只鸭做人工采精。他笑着说:我一个人就能行。果真,当他三下五除二熟练完成时,外国专家惊讶不已。就凭这次牛刀小试获得的肯定,王林全敲开了西德国家家禽研究所和西德最权威的育种机构罗曼公司的大门。在那里,他如愿以偿取得了家禽商业育种的真经。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等不及进修期满,王林全迫不及待回来报效祖国。回国后,他开始天府肉鸭选育工作时,条件极其艰苦,他亲自指挥修鸭舍,没有节假日,全部精力都倾注到鸭子的身上。为了不让国外鸭种控制我国市场,不让外国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他和同事们坚持蹲鸭舍。四年后终于育成了综合经济性能优于国外鸭种,被誉为“争气鸭”的天府肉鸭及其配套系。这是我国第一个水禽商业品种,它的培育成功,在我国首次成功地实践了水禽现代育种技术,也使我国大型肉鸭的商业育种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这一成果为王林全赢得了“王鸭子”的外号。

   “我的事业在川农大”

  如今,走在雅安市草坝镇的街上,制作羽绒服或提供羽绒辅料的店面鳞次栉比。在草坝镇已经形成了一条养殖、宰杀、羽绒等一系列水禽产业链。正是鸭子让这个曾经落后的小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经济实现了一次腾飞。这与王林全的努力密不可分。

  为了使“天府肉鸭”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王林全创办公司,建起了当时全省最大的水禽基地。2004年,学校创建了雅安雨城区水禽专家大院,王林全被聘请为首席专家,他与草坝镇水禽产业协会合作,将研究成果“天府肉鸭”种鸭出售给孵化户饲养,并无偿为孵化户提供一条龙技术服务。2005年,雨城区水禽专家大院被科技部列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单位”。同时,他还带动起当地较大规模的肉、毛等加工产业,让草坝镇水禽产业越做越大。到2010年,草坝镇水禽产业实现总产值约3.5亿元,从事水禽产业的农户达到4200余户,从业人员6300余人,农民人均收入3500元,占全镇人均收入的60%。

  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让“天府肉鸭”品种成功击败了英国“樱桃谷鸭”,不仅在草坝迅速发展,更在四川的规模化、集约化养鸭场中占领了70%的市场份额,并且覆盖到重庆、云南、广西等10多个省市,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致了富。99年,时任省长的张中伟评价,王林全教授在农大是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教授。由于极其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一成果也因此获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8项省级、国家级奖励。

  2008年他被评为感动雅安十佳魅力人物,获得“播撒科技致富星星之火的科学家”称号。“王鸭子”声名远扬,王林全成功了,有企业高薪聘请他,但他不为所动,“是四川农大培养了我,我的事业在四川农大。”

   他的中国水禽梦

  王林全领办的川农大鸭场不仅创下了响当当的品牌,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年过花甲时的他仍然关心学校学院改革与发展,关心贫困师生,热心帮助后辈青年教师成长发展。

  他曾说,他最难忘的是自己当年无钱求学的那段日子,下河摸鱼挣学费,有几次差点被淹死。于是,他设立王林全贫困生成才奖学金、天府肉鸭助学金和教职工困难补助金,连续数年每年都拿出20多万资助有困难的教职工、老协、品学兼优的贫寒学子等,超过200万元的资金被他用来帮助上千人。他说,这样做只是一种精神追求:鼓励中华民族更多的人像他一样去克服困难,去奋斗和创造。而他的“野心”是挣1亿,为川农大更多后辈学人设立一个奖学基金,让他们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学习。

  已经退休在家的王林全教授,还是放不下一心挂念的水禽事业。身体允许时,每周他都会去四川省原种水禽场两三次,选药、选种。直到2010年,地方和学校领导看望他时,他还不忘汇报自己对“天府肉鸭”市场化发展思路的思考,仍然壮心不已地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将水禽产业科研和产业做大做强,为地方经济和百姓致富作出更大贡献。

  4月19日22时32分,王林全教授因病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也永远告别了他执着大半生的水禽事业。他在艰难坎坷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实际行动中爱国报国的高尚情操为“川农大精神”添上了一笔绚丽的注脚,而他的中国水禽产业梦还需要后人继续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