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扶贫开发改善民生的巴中模式

02.09.2014  13:27

  

资料图片

   巴山新居改善民生新路径

 

  青山绿水、白墙青瓦,亭台楼榭、阡陌交通,乡村别墅错落有致,运动设施一应俱全……这是南江县槐树村现代农业观光园的面貌。

 

  8月26日,在南江县东榆镇槐树村四川七彩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快繁育苗中心里,郑汀芳等7名村民正忙着栽种各种苗木。57岁的她把家里8亩土地流转出去,土地租金年收入1万元左右。同时,她还在七彩林业公司上班,平均月收入2000元。

 

  像郑汀芳这样村民身份的转型在我市很多,这得益于2011年以来全市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全域扶贫开发”战略。

 

  如今已经建成的巴山新居,既克服了传统单一扶贫方式遍地开花的弊端,又达到了改善聚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目的。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包括非农产业在内的其他产业发展,促进了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同时,积极探索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土地制度、管理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变村庄为新型社区,变村民为市民,变农民为从事现代农业和工业的产业工人,进而彻底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记者来到通江县王坪村采访,如今的村民个个都像“城里人”。村民谢孝珍告诉记者,过去的中岭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如今水泥铺就的村道平整,崭新漂亮的巴山新居次第呈现,田间地头大棚蔬菜长势良好,景观湖、垂杨柳、休闲凳、文明路,让人如同置身景区之中,这些变化都是实施连片扶贫工程的结果。

 

   连片扶贫的巴中模式

 

  在实施“统筹城乡、全域扶贫开发”发展战略中,我市把巴山新居工程作为巴中扶贫开发的重要路径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扶贫开发思路更明晰、全域扶贫理念更坚定、扶贫开发任务更明确。

 

  三年来,我市在强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聚、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产业聚居点集聚、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3个集聚上着力,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管理体制上6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六大扶贫工程,实施连片扶贫开发,加快城乡居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积极建设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同时抓住国家西部发开发、实施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规划和省委多点多级支撑的战略机遇,坚持统筹城乡、全域扶贫的理念和办法来推动发展,以全域规划、整合资金、激活要素、科学安排、严格管理,连片推进、高效推进扶贫项目实施为抓手,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促进民生改善;着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速、城乡面貌迅速改变。探索和推进包括巴山新居建设为主的“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建设机制、“规范操作、全程监督”的监管机制、“全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运作机制、“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发展机制、“灵活方式、注重长远”的管护机制,逐步形成具有巴中特色的扶贫模式。

 

  我市连片扶贫开发的惠民春风,让这些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培育初具规模、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民收入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