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为农民搭建“致富桥”

24.04.2015  11:27

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覆膜要拉紧,还要及时疏叶……”4月18日,在西充县义兴镇白马村的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内,村民正在集中收看有关桑树种植的科教专题片。

 

近年来,该县以党员教育培训为载体,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采取远程教育、实践基地加专家服务队的模式帮助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增收致富,走出一条“以培训促发展,以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路子。

 

转变观念站点成为解难的“技术包

 

我的养殖场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远程教育站点的帮助分不开。”在西充县凤鸣镇的残疾人种养殖基地,种养殖大户何长江告诉记者,以前他并不看好远程教育,自从上次自家的林下鸡生病后,他想起无意间在远程教育课件上看到的办法,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为病鸡配药,没想到竟然药到病除。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决定采取科学种养殖。靠着远程教育站点提供的技术支撑,他不断学习和探索,在基地搞起生态循环种养殖,并把规模扩展到200多亩。

 

在农村,有不少像何长江这样最初对远程教育站点不感兴趣的群众。对此,该县从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以各乡镇、社区远程教育站点为阵地,着重播放科学化、规模化养殖技术方法,展示外地成功养殖案例,让群众认识到科学化、规模化农业生产能取得更高的收益,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从“要你富”到“我要富”的思想转变。

 

与此同时,该县还积极探索、优化教学内容。针对群众反映的在养殖中遇到的难题和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精心挑选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电教资料片播放,并根据季节变化制订不同教学计划。比如,春季集中播放动物防疫技术资料片,提高养殖户防范疫情的能力;秋季集中播放秸秆青贮技术资料片,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同时解决冬季缺饲料的难题。

 

我现在用秸秆青贮技术,每年可以节约20多万元的饲料钱。”该县金泉乡的山羊养殖大户李国辉告诉记者,他是在金泉乡远程教育站点内看到秸秆青贮技术科教片,才运用起这个技术的,他的养羊场规模几经扩大,目前年出栏近2000头,年收入近200万元。

 

畅通信息站点成为致富的“点子库

 

每月根据生产需求,村党支部在月初和月中定时集中组织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收看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视频课件。”西充县义兴镇白马村党支部书记何勇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邀请县上相关部门的专家开展科技知识培训,以提高村民的增收致富能力。

 

过去种食用菌,因为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效益一直不理想,自从村里建起远程教育站点后,什么食用菌品种好,什么食用菌市场销量好,全都能查到,通过现学现用,现在的效益比以前翻了几番。”有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友林说,及时捕捉最新信息关系到他生意发展的成败。远程教育进村后,他将科教片中的现代种养殖技术运用到自己的产业中。“远程教育不仅使我掌握到更多的养殖信息,而且走上了科技致富的‘捷径’。”吴友林说,“我们现在都已经从‘种下再说’升级到‘看准再种’了。

 

近年来,针对当前农业中出现的信息不畅,耕种方式传统粗放,生产水平不高等问题,西充县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的优势,为村民提供科学种、养殖实用知识、农机维修技术,以及市场信息的查询服务,引导村民学习种植技术,了解市场行情。远程教育已成为农村群众的“致富桥”。

 

培养人才站点成为能人的“加工厂

 

西充县各远程教育站点还聘请乡农技人员和文化水平较高的村干部、村民担任远程教育辅导员,定期深入到村组、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面对面的讲解、提供手把手的指导,切实帮助村民解决在生产销售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土专家”、“带头人”,高元斗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西充县充国香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元斗说,自从村里开通远教网络后,他不但掌握到最新的种植技术,还实现足不出户销售。据了解,高元斗探索出种植三叶草除杂草、地面覆盖反光膜、修枝疏果等技巧,并定期在自家桃园进行现场操作,为合作社成员讲解技术。

 

自2010年实现远程教育全覆盖以来,为使远程教育真正走进农民生活,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该县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远程教育使用情况,群众的满意度,对群众发家致富的作用大小等为依据,将远程教育工作进行细化,并纳入考核。据初步统计,远程教育启动至今,该县620个站点先后为数万村民和种养大户提供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服务,帮助100多名种养殖致富能人脱颖而出,辐射带动近千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000多元。(南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