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智:四川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启示
董进智,新华四川新媒智库特约研究员、四川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
最近四川召开的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工作会,引起了各方面的热评和点赞。本文拟对四川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一些思考,与关心四川三农工作的同志交流。
一、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从历史的角度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起源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振救农村为出发点的乡村建设运动。 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概念,最先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农业合作化的高级社的章程中。后来,在相关文件中,在领导讲话中,也多次提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真正通过科学决策全面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事,其重要标志就是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就这个意义而言,今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十个年头,回过头去看看,很有必要。回头看,我认为必须联系一个又一个的地方,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村,一个一的去具体的解剖、分析、评估。从四川省的广大农村看,不容置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形象的说,就是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以收入为例,尽管四川农民收入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几年的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全省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33:1降到2.77:1。这个变化不可小看,它正在圆千百年来农民群众祖祖辈辈的小康梦,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有的老百姓说,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快。兄弟省区市的同志,包括一些东部地区的同志,看了我们的一些农村后,认为至少形象上同欧州发达国家差不多。
二、新农村建设东部看浙江西部看四川从全国来看,新农村建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在我的印象中,起初最耀眼的,一个是浙江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千万工程”,另一个是江西以建设新农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新经济组织、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浙江的“千万工程”一直没有停步,而且在不断升级。他们2003年从治理农村脏乱差入手,逐步创出生态文明的新路子。2008年,安吉县开始创建“中国美丽乡村”;2010年,浙江全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现在,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在全国高高树起了标杆。依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浙江经验,不只是具有历史性,而且正越来越彰显出她的世界性。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大潮中,敏锐的人们,特别是新闻媒体,正在把目光投向四川农村。2012年10月下旬,经济日报曾在头版头条报道四川新农村建设。紧接着,新华社集中推出了四川新农村建设的系列专题报道。后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先后在头版头条作了重点报道。最近,中央媒体又来四川开始重点采访报道。主流媒体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他们就是风向标。媒体的关注,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客观的看,四川的新农村建设的确有成效、有特色、有经验。四川作为西部农业大省,我认为这些年的新农村建设不仅在西部独树一枝,而且从全国看很有代表性。看看“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和正在实施的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就一目了然。在全省范围推广的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即“小组微生”建设模式,也有普遍意义。
三、四川新农村建设成功走出了三步曲说到四川的新农村建设,我们绝不忘掉一个重要事实:“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的对口援建。 18个省市对口援建18个极重灾县,不仅给予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援助,还带了各地的先进理念。灾后农村就地起跳、跨越发展,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四川新农村建设的今天,离不开全国各地的智慧和力量。当然,内因终究是变化的根据。从四川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内在逻辑看,我认为,十年来大体迈出了三大步,或者说是走出了三步曲,概括为六个字就是:破题,开局,升级。破题主要是在2008年以前,集中在2007年。当时省委先后部署了两次大规模的重大课题调研,两次都列入了新农村建设。课题总结成都等地经验,从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上研究对策,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省委专门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意见。还编制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开局大体从2008年初开始,启动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出了推动农业发展上新台阶的决定,实施了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开展了牧民定居行动等等。其中一件大事是上面提到的灾后农村恢复重建。在灾后农村恢复重建中,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农村特色,创造了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和治理创新的新经验。在灾后重建和示范片建设中,走出了科学规划、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建设路子。升级是十八大以来的事。根据十八大精神,四川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更加注重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相衔接,更加注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农耕文明的传承,先后作出了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的决策,实施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普遍认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正是四川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和新常态。
四、“五大行动”开创四川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 2014年12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最近召开的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工作会,又作了进一步的动员部署。扶贫解困行动以连片扶贫攻坚为主战场,结合精准扶贫,分类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和乌蒙新村建设,优先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全力以赴帮助贫困群众奔小康致富,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产业提升行动在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品牌化、多功能化,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不断夯实新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旧村改造行动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农房的内部改造及功能完善,同时注重整体把握新建、改造和保护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待必待,整体提升村庄建设水平。环境整治行动贯穿生态文明的理念,从治理脏乱差入手,与城市环境整治相结合,突出院落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河渠沟塘治理,营造优美的乡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文化传承行动旨在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把耕读文明的元素、符号和故事融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包括传统村落民居保护、文化院坝建设等,为新村注入灵魂,建设“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随着“五大行动”的全面实施,四川新农村建设将开创出一个又一个的新局面。到2020年,全省80%左右的村可望跨入幸福美丽新村行业。
五、四川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启示四川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践,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问题导向。这些年,四川在指导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中,不断强化问题意识,不仅正视建设中的困难,更重视工作中的问题,不断的进行反思和剖析。2014年5月召开的流动现场会,开宗明义就指出复制城区、大包大揽、锦上添花、标新立异、缺乏活力五大问题,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引起了强烈震动。启示之二,必须把准方向。关键在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特征,把握党中央的总体要求。特别注意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习总书记反复教导我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铭记习总书记教导,四川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始终健步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启示之三,必须遵循规律。重视把握和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探索处理乡村与城镇、新村与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建设与文化的关系。基于对乡村发展规律的认识,最近召开的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工作会,特别强调解决好四大关系问题。启示之四,必须创新驱动。集中体现在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建设模式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和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各方点赞的农村廉租房建设,就是新村建设与扶贫解困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的农房建设制度创新。启示之五,必须坚守底线。始终强调不能剥夺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不能赶农民进小区上高楼,不能侵害农民群众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也不能任意改变土地用途,不能捣毁基本农田。发现问题和苗头,及时调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