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豆来势汹汹 国内大豆产业如何转型

25.01.2016  11:33

 据权威媒体报道,联合国将2016年定为“国际豆类年”,并提出以“提供丰富营养,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口号。使得“豆类”在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援助战略中的“食品篮”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豆类年”这个概念出现后,进口大豆也借此“东风”顺理成章的涌入国内大豆市场。据2015年12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的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2014年提高14.4%。在进口大豆低价冲击下,现阶段国内大豆弱势行情很难再出现转机,要想改变现状,唯有主动出击,寻求转变,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获得一线生机。

  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劣

  我国虽然是大豆种植历史悠久,但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到现在,整体大豆竞争力不高,除了我们大豆种植成本较高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国际上非转基因大豆的冲击,那么国外的转基因大豆与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孰优孰劣呢?

  据笔者了解,有以下三种特点,即产量高、质量优、价格低的豆子更适应市场,下面我们来根据这三个特点分析下国产非转豆较进口豆的优缺点。

  一、产量高。也就是说单产高,据笔者了解,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在正常年份下亩产能达到200公斤的大豆品种有上百种,甚至有部分大豆亩产量能超过转基因大豆的亩产,达到250公斤左右。但整体上产量上与进口无明显优势。

  二、质量优。质量优不外乎就是出油率、蛋白含量的多少,而我国非转基因大豆最大的优势在于种类多,可分为油豆、蛋白豆以及商品豆。黑龙江油豆出油率普遍仅为17%左右,而进口大豆的出油率一般都能达到18%左右。蛋白含量方面,安徽、湖北优质大豆蛋白含量至少可达到42%,而进口转基因大豆普遍为37%。

  三、价格低。价格统计方面,则显得要复杂得多,这其中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进口关税壁垒、国家补贴政策、种植成本、农民出售意愿和天气因素影响销售价格等等,但进口大豆价格低于国产大豆这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在与国际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中虽有一定优势,但劣势相对更明显一些,再加上现阶段市场需求疲软,部分用粮企业转为使用低价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对国内大豆关注度下降,这严重影响国内大豆市场购销进度,“豆贱伤农”又一次萦绕在我国大豆从业者的脑海中。

  行情至此我国大豆产业如何转型

  现阶段的国内大豆市场需求疲软,自身消耗有所萎缩,却还要面对数量逐年增加的低价进口大豆。这使得国内大豆从业者都显得十分无奈,一方面,是我国大豆种植者由于自身利益下降,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另一方面,则是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取消了大豆配额限制,进口大豆在我国大豆市场中肆虐横行。随着超低价位的进口豆大量流入市场,国产大豆的优势已无法体现,豆制品的价格优势决定市场的选择倾向,非转基因的国产大豆只能作为加工个别小众品种的选择,而不是唯一的选择。

  笔者认为,面临当前这种现状,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当下的中国,由于大豆种植利益下降,“豆退苞进”现象明显,种植面积难以扩大,受此影响下,我们应该按照当地生产规律进行轮作、加大对新品种培育力度、大面积推广农业现代化等多方面集成新的生产模式,提高大豆产量,恢复大豆自给能力。

  二、是鼓励加工企业深化产业链条。虽然在榨油方面,传统国产大豆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但国产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适合进行深加工,如豆制品、蛋白产品等,我们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提升产业链长度,逐步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是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进口大豆流入食品加工企业进行监管、控制,从而做到进口大豆榨油,国产大豆加工大豆副产品,这将对国内大豆产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四、是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基数大、市场需求面积广的战略纵深,逐步掌握相对稳定的大豆来源,进而形成全球大宗农产品定价权、话语权。

  综上所述,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大豆目标价格制度的逐步普及,国内大豆产业有望深度调整,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种植者对休耕轮作制度试点推进,国内轮作步伐有望加快,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护土壤;另一方面,使得农业种植更加科学,减少投入成本。只要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与进口转基因大豆形成“两种商品、两个市场”的格局,这将有利于中国大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