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习近平深化改革总动员阐述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新网2月18日电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周一在中央党校开班。香港《大公报》文章称,中央七常委悉数出席,这是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动员。而中国经济处于速度换档关键时期,改革机遇和风险并存。多名权威经济学家称,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为分析逾三百余项经济改革措施路线图提供最佳窗口。
文章说,在中国政坛,省部班是一种规格极高、意义特殊的政治活动,被称为“有关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最高级别专题研讨班。”自1999年首次举办以来,迄今已经举行过12次,只有2001年、2009年和2013年没有举办。此次也是习近平就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以来首次举行的省部级研讨班。
这种研讨班的规格极高,并不是所有的省部级领导都能参加,学员是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武警各大单位的正职。一些副部级部门领导以及重要央企、银行的负责人有时只能列席。其目的在于在高层中进行沟通信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其规格和作用不亚于中央全会。
从举行时间上看,过去的12次省部班,有7次在2月份亦即两会前夕举行。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省部班的主要研讨内容。回顾历次主题,涉及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通常都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密切结合,如2004年是科学发展观,2005年是和谐社会,2006年是新农村,2011年是社会管理。而在习近平的讲话中,“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头号关键词,也在某种意义上也为今年两会做了重要预热和铺垫。
在今次省部班的开班式上,习近平专门阐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是中共领导人首次完整阐述“国家治理”这一现代政治的核心理念。去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习近平此次利用省部班这一特殊平台,进行政治宣示和动员,目的在于督促和推动整体改革思路的落地。从“管理”转变到“治理”,是把握住了民主和法治发展的历史脉搏,将人民纳入治理主体,推进治理方式、治理程序的科学、民主、规范,令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构建其一套新型、有效、良性的制度体系。这是新一轮改革有别于以往的重大历史突破。
经济改革料先推市场效应措施
《大公报》另一篇文章称,中国经济处于速度换档关键时期,改革机遇和风险并存。多名权威经济学家称,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为分析逾三百余项经济改革措施路线图提供最佳窗口。据接近决策层的经济学家预测,强调市场属性等提振经济增长质量改革措施会先行亮相,而房地产税等容易触险的改革措施则有待试点后适时推向全国。
文章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观点说,中国经济在今明两年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讨论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显得格外重要。在他看来,强调市场属性等有利于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改革措施应该优先推出。
刘世锦强调说,三中全会提出的三百余项改革措施,需要形成几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力防改革措施出现分散化和碎片化。
多家中外财经智库预料,在新届政府将要公布的首份工作报告中,下一步经济改革的首选序列依次为:社保医保及政府向市场采购公共服务、以价格为核心的资源性产品利用、保障经济顺利转型升级系列的配套措施。由于地产和金融领域改革可能触及系统性风险,相信需要经过一系列试点后才推向全国。
应允许暴露局部风险
经济界广泛关注的是,防控债务风险今年首次纳入到中央经济工作主要任务。在审计署公布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全国“两会”将成为讨论财税体制改革等中央和地方关系话题的最佳场合。
刘世锦指出,虽然改革应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推进,但也不意味着按兵不动。他说,“现在应该做最坏的打算并做好预案,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心里不慌。我们需要尽可能的扩大改革的空间,优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
对于下一步推进改革有可能令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眼下应该允许暴露可控的局部性风险。他解释说,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经济还会有很大的下行压力。现在基础设施要扩大投资,就要增加政府的负债,目前债务率已经很高。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问题亦已经暴露,“违约越埋越多,总有一天会埋不下去。”
(原标题:港媒:习近平深化改革总动员 阐述国家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