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习近平插队时入党的公社团干:他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
13.02.2017 14:01
本文来源: 共青团
来源: www.scgqt.org.cn
采访日期:2016年12月29日
采访地点:陕西省延川县刘明升家中
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察看自己当年住过的知青窑洞。
采访组: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您在延川县文安驿公社任职。请您讲讲您当年和习近平认识和交往的情况。
刘明升: 我是1963年上的初中,1966年初中毕业,1970年被抽调在贺家湾公社工作。1971年我被县上招为公社团干部,3月分配到文安驿公社,当时还不是正式干部,是合同干部,1977年转正。
刚开始一段时间没有分配具体工作,领导有时候派我出去,干一些具体工作。六七月份的时候,领导把我分到梁家塌村做包村干部,就是雷榕生下乡的那个队。当时村上没有什么公窑,村上的书记觉得我们都是年轻人,并且知青窑洞都很干净,就让我和雷榕生住在一起。有一次,雷榕生约我和他一起去梁家河,他说梁家河有个亲弟弟叫雷平生,还有一个八一学校的同学叫习近平,是习仲勋的儿子。
我们陕北人都知道习仲勋,在陕北闹革命,还当过西北局书记,后来又是国家副总理。我当时的想法是,人家都是大干部的子弟,怕有距离,也不知道人家欢迎不欢迎咱。后来,耐不住雷榕生的邀请,我也跟着去了梁家河。
到了梁家河,彼此介绍了一下,他们都很热情,慢慢地拉起话来,就算是认识了。他们都是大城市来的,见识广,家教好,待人客气。拉话之后,我说要回去。他们都说不用走了,留我在他们窑洞住下。窑洞里有一个大土炕,我就跟着他们住下了。到了晚上,大家彼此说说话,熟悉熟悉。那个时候农村比较困难,但是家家户户都养几只母鸡,鸡蛋还是有的。油很稀缺,都是小麻油,过年炸油糕才用,平时有客人来才用一点儿,自己都舍不得吃。雷平生端个碗,到老乡家里买了半碗小麻油,买了两块钱的鸡蛋。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雷平生用洋柿子(陕北方言,西红柿)炒了一盘鸡蛋。之前,我们陕北吃炒鸡蛋,一般就是用油直接炒,顶多加些葱或者韭菜,从来没有用过洋柿子炒鸡蛋。我当时还说:“你们大城市来的就是不一样,还能用洋柿子炒鸡蛋。”
我们彼此的身份都清楚了,开始说一些社会方面的事情,念书方面的事情。年轻人都念过书,我是初中毕业,一般的常识,历史、地理等都知道一些,这样就有了共同话题。他们也说农村的事情,从北京来插队已经两年了,都习惯了,和村里人都熟悉了,家家户户的情况都清楚了。他们从北京来延川确实不容易,过好几关,不仅要适应农村的生活,而且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去干。
就这样,我们算是认识了。我有时候在村里,有时候在乡政府,他们三个到文安驿办事、邮信、买东西,就找我见见面,聊聊天,有时候晚了回不去了,就在公社住一个晚上。我从梁家塌到文安驿公社开会学习,要经过梁家河,也到近平的窑洞聊聊天、喝喝水。我们都是年轻人,熟悉得比较快,交往也就多了起来。
1972年的时候,文安驿公社的知青专干调走了,当时我们公社还有七八十个知青。公社的书记对我说:“县上不派知青专干了,人手不够,咱们就不再配知青专干了。你是团干,你把知青专干接上。有什么事,该承担的工作承担起来。”既然领导安排了,我就把工作任务都承担起来了,负责知青工作,做些开会、招工、发文件、整理资料之类的事情。
1973年,领导把我分配到梁家河做包村干部。我当时的想法就是,领导分配到哪里,咱就去哪里,一心一意,尽最大的努力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到了梁家河村,我对近平的了解就更多了。
采访组:我们昨天采访杨世忠时,他谈到习近平入党和担任村支书是在同一个会议上讨论通过的,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
刘明升: 1973年八九月的时候,按照县、公社的统一安排,组织了工作组到梁家河整顿,我恰巧是这个工作组的成员。
情况调查清楚之后,我们工作组就考虑调整一下村里的班子,认为对各方面都有好处。首先要考虑谁当支部书记合适。梁家河的姓比较杂,有十几个姓,选书记一定要选一个威望比较高的,大家都认可的人,既要考虑到有本事,还要考虑办事公道。考虑来考虑去,大家都想到了近平。近平是一个外来知青,他和村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并且他在村里这么多年,一直都处事公道,能够把一碗水端平。有了这么一个初步的意向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走访群众,调查情况。
当时近平在赵家河村搞社教,不在梁家河。但是我们已经认识近三年了,我对他的情况也比较了解。我调查情况的时候,梁家河的村民,无论谁说起近平,都说他遇事沉稳,虽然是个年轻小伙子,做事情却稳稳妥妥,和村里谁都没有发生过矛盾。村民还反映,近平做事非常有个性,话不多,做事情很有两下子,大家心里都佩服他。此外,近平有知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懂得的事情特别多,是个有文化的人。
习近平有时候也到公社开会学习,公社院子里有一个大桌子,大家都在这一个桌子上吃饭,通常是一边吃饭,一边拉话,所以公社的干部对近平也比较了解。我听到有的公社干部说:近平做事有规矩,对人有礼貌,是个好后生。
总的来说,村里、公社都对近平印象好,调查的结果就是他完全具备当村支书的群众基础。
我们工作组开会讨论了这件事情,互相商量,初步形成了一个意见:让习近平当村支书,让梁玉明当村主任,这个村子今后的工作肯定能搞好。
接下来,我们就找习近平做工作。当选村里的书记之后,生产各方面的担子都会压在身上,并且知青有招工、当兵、上大学的机会,随时都有可能离开村子,主要看近平愿意不愿意,有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近平说:“如果村里需要,组织和群众认可,我就听从组织的安排。”就这样,近平同意了做梁家河的村支书。我们也找了梁玉明谈了这件事情。梁玉明思想很开明,不仅同意组织上对自己工作的安排,而且对近平的工作能力非常赞赏,完全赞同近平当村支书。
采访组:担任村支书要党员才可以吧?
刘明升:是的,我们工作组通盘考虑了整个事情。近平来梁家河这么多年,追求进步,一直在写入党申请书。要当村支书,还要解决入党的问题。
从各方面的考察来看,近平完全符合党员的标准。唯一的问题是近平父亲的问题。我和近平比较熟悉了,他对我说他父亲因为一本小说《刘志丹》被定为重大问题,我就知道了他父亲问题的前前后后的过程。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习仲勋在陕北闹这么多年的革命,还当了中央的大官,就因为这么一本小说被打倒了,家里人都为此受了不少罪,可不能让这个事情再影响近平的发展了。再说,入党关键还是要看本人的表现,只要本人符合党员标准,就可以发展嘛!
采访组:习近平在他自己写的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里面讲到他入党是得到您的帮助和支持的,文章里是这样描述的:“团委书记到我那里,跟我聊了五天,最后成为‘死党’,后来也就是他接任公社知青办主任后,一把手把我的‘黑材料’付之一炬的。那次他把我拉到一个小山沟的青石板上坐下,说,我把你的所有‘黑材料’都拿出来了。我说:‘黑材料’拿来有什么用?他说:烧了吧!我说,你敢啊?掉脑袋的事。他说,怎不敢,我看这材料不是你学校寄来的”。这段文字里面描写的团委书记就是您,对吗?
刘明升: 呵呵,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习近平十几岁就来插队,他的父母很年轻就出来干革命,社会关系都不存在问题,核心就是怎样看待习仲勋的问题。习仲勋是国家的副总理,因为《刘志丹》这本小说出了事情,家庭受到了影响。
采访组:后来入党的事情怎么样了?
刘明升:后来大家就开会讨论这个事情,形成的基本意见就是:近平来到我们村这么多年,他的情况大家都了解,他的表现大家也都看到了,不能让近平再受到影响,可以发展他入党,所以组织上批准他入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采访组:近平当上书记之后,为村里做了哪些事情?
刘明升: 1973年,我在梁家河整完班子。1974年的6月就调到文安驿的马家沟村蹲点。有时候,我也带着北京支援延安的干部到各个村子去调查情况,所以对近平当书记之后的工作也比较熟悉。他给村里办的事情可多了,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
近平当村支书后,看到报纸上报道四川办沼气的消息。沼气可是个好东西啊!第一,庄稼全靠粪当家,沼气池里的沼液可以当肥料,提高粮食产量;第二,沼气可以点灯照明;第三,沼气还可以烧火做饭。报纸上登出四川人民大办沼气的消息,介绍了办沼气的好处。我们陕北农村恰巧就缺这样的好东西呀!春节过后,近平就和县上的一部分人到四川考察学习。回来之后,首先在梁家河建沼气池,下定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办成。
他开始办沼气后,我心里就惦记上了,这可是咱陕西破天荒的一件事情,之前从来没有人办过,也不知道能不能办成。所以,我一有时间就到他们村子去看看。有一次到了梁家河,我看到沼气池挖好了,正往上抹水泥;又过了一段时间,看到池子建好了,就等产沼气了。我也心急,就往梁家河跑得更勤了。有一天,我又去梁家河,看到近平正围着沼气池忙活呢。原来沼气池两边的水位都涨高了,但就是没有见沼气出来,他正急得团团转,见我来了,就对我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沼气还是不能用。”我就对近平说:“别急,你再好好看看,你不是去四川参观过吗?是不是里面的料堵住了?”近平看了看情况,就找了一个小棍子戳了几下,还是不行。我又找了一根粗棍子,和近平一起使劲往里戳,戳开了一个窟窿,气就哧哧地往外冒开了,用火柴点了一下,火就“轰”地着了起来,灶上的火很旺,灯也很亮。因为灶和灯先前都安装好了,就等着产气点火。大家高兴得手舞足蹈,近平对我说:“你有自行车,赶紧骑上自行车给公社报告吧。”那个年代,哪有什么电话、手机,传递信息全靠写信或者人跑。我骑上自行车,从梁家河到文安驿十来里路,就像风刮的一样,能骑多快就骑多快,飞奔着去公社报告这个喜讯。这不仅是近平的事情,还是梁家河的事情,也是文安驿公社的事情呀!
我到了公社,跑到白书记的办公室,大声地喊着:“近平把沼气办成了!产气了!今天点着火了!”白书记一听,高兴得不行,赶紧给县沼气办报告。县沼气办听到这个消息,轰隆隆地来了好多人。终于把沼气搞成功了!近平为我们文安驿公社争了个第一,这是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紧接着,梁家河实现了沼气化,省上还来开了现场会。近平来的时候年龄最小,不仅当了村里的书记,而且待得时间最长,把村里搞得轰轰烈烈。后来,地区开“积代会”(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习近平就是理所当然的代表。
从办沼气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近平的开拓精神。
1975年8月,开始了新的招生工作。近平觉得毕竟过去上学少,还需要继续学习深造。文安驿公社的教育专干因为特殊事情请假,领导让我负责当年的招生工作。公社在研究时,虽然不舍得让近平走,但是也不能耽搁他的学习,就决定推荐他去上大学。到县上报志愿时,近平填写的志愿清华大学。我觉得近平学得好、干得好,他应该上这样的好大学。我去找县教育局局长赵如斌,他当时也是招生办主任,他认为近平表现好,做出了很大成绩,就应该推荐他去上清华大学。由于近平本人的优秀表现,他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最终如愿以偿。
采访组:您认为习近平有哪些特点?
刘明升: 近平当了村里的书记,是整个村子的带头人。他很有个性,绝不是软弱的人。当领导,性格软弱了可不行,没有个性,话说不成,肯定领导不了大家。
近平还爱看书,少年老成,遇事不慌,跟村里任何人说话都稳稳重重的(陕北方言,很稳重),从不和别人乱开玩笑。
近平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一旦担起了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敢干事,敢干大事。他在梁家河当书记,就能脚踏实地处理梁家河的事情,带领好村里人,齐心协力搞工作。近平在中央也是不停地干事情,中国梦啦,一带一路啦,亚投行啦,G20啦,一个接着一个,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他要不停地干事情,干大事情。
近平不忌生(陕北方言,不害怕陌生人),哪怕是一次面都没有见过的陌生人,只要坐在一块,他就有话说。有时候,我们在公社,各个村子里都来人了,互相不认识,一大群人坐在一起,近平也能和大家拉话。他一个白面书生,说话有气势,有话敢说,往那里一坐,都能给大家找到话题,让大家都能拉,都能打开话匣子,气氛一点都不沉闷,很活跃。
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要带着大家多打粮食,让大家都有粮食吃,还能多交公粮,给国家做贡献。
陕北到处都是山沟沟,良田不多,能多打粮食的地方主要就是坝地。打坝可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要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起来,调动村里集体的力量一起打坝。要调动力量,没有规章制度可不行。近平把规章制度定得严严的(陕北方言,很严格),大家一起按规章制度办事,制度不认人,不管你张三李四,不按制度办就不行,该罚就要罚,该批评教育就要批评教育。村里要办什么事情都得提前规划好,一件一件地来。那个时候,农村基本建设就能够考验村干部的实际能力,你能说动大家打坝、修梯田,你就是有本事!沟里打几个坝比较难,规划好就开始打。当时规划了几个地方,靠近梁家塌村的地方打一个坝,村后面规划了一个,村头规划了一个。通过打坝,就能把河道变成良田,提高粮食产量。梁家河是文安驿的中等村子,有三百多个人,要打这个坝可考验领导了。第一,领导能说动大家,一个人能顶一个人,要是说不动大家,一个人也就顶半个人。第二,领导要统筹好什么时候出工,怎么分配工作,谁放炮,谁抽水,谁推土,才能把大家领导起来,齐心协力,提高效率。近平带村民打的坝地,面积可不小,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打出来这么多的坝地,如果没有相当的领导能力肯定是不可能做到的。
近平上清华大学走的时候,他们村里的人自愿去送他,送得很远,一直送到前面的村子,还有一部分人一直把他送到延川县城,这是真情的流露。可惜当时没有手机,要是有手机录下来当时的场景,相信大家都心服口服了。
他把七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我们这个山沟沟里头了。
采访组:您后来和习近平有联系吗?
刘明升: 1993年的时候,近平回梁家河看望村里的父老乡亲。我当时是文安驿镇党委书记,听说近平回来的消息,村里都沸腾起来了。我赶紧找人把村里的卫生打扫干净,支起一口大锅,杀了两只羊,炖羊肉,炸油糕。近平进村子之后,男女老少把他围得水泄不通,都拉着他的手,拉话的拉话,照相的照相,就像见了久别的亲人一样。
1989年冬天,近平当宁德地委书记的时候,我去他那里住了几天。
1994年,我有事去了福州。近平把我请到他的家中,我见到了彭丽媛老师,也见到了他们的女儿。
2007年,我患有冠心病,身体不好,近平听说后,就把我和我老伴儿都接到杭州,给我看病。
2009年,近平回延安,也见了我们,十分亲切。
(原题为《“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本文来源: 共青团
13.02.2017 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