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大学生偏爱电子阅读

28.09.2014  13:07
核心提示:日前,记者在中国地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10所高校展开调查,在接受随机问卷的500名学生中,有240名大学生习惯将网络电子阅读作为主要阅读方式,而很少进入图书馆借书阅读。选择网络电子阅读的学生主要是因在网络平台上读书更加方便快捷。       随机调查500大学生,近半习惯电子阅读;一高校图书馆今年上半年的图书借阅量不到去年的一半,但该校学生在图书馆5个月的“中国知网”检索下载量接近去年全年。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电子阅读越来越风行的情况下,江城一些高校的图书馆图书借阅处冷清了很多。     图书借阅量降了     电子阅读噌噌涨     日前,记者在中国地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10所高校展开调查,在接受随机问卷的500名学生中,有240名大学生习惯将网络电子阅读作为主要阅读方式,而很少进入图书馆借书阅读。选择网络电子阅读的学生主要是因在网络平台上读书更加方便快捷。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总管读者服务部的魏家涛主任提供的数据表示:2013年该校总图书馆入馆人次达394542人,而2014年截至8月份,入馆人次仅140255人次,总数不足去年的一半。另外,该校在2013年总共借出的书籍数量有161275册,而2014年上半年仅有73958册的借出量,也不到一半。而该校“移动图书馆”中的资源使用量却同比上升,就其中的“中国知网”2013年被检索的次数为2086292次,下载的次数为136781次,而2014年截至5月份,已有1720324次检索次数,以及下载130387次,均已接近去年总数。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上学期该校图书借阅排行榜显示,《流星雨》、《随风旅游花絮》、《小公主》分别以57、48、48的借阅数分列前三名,与专业相关的《证券市场基础》以47次排在第四,排行前十的书籍中,文学类占据了8本。虽然借阅量上榜,但次数均未突破100,这对于拥有2万大学生的高校这个数字显然不大。     武科大城市学院图书馆流通部主任曹爱华说,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有些新鲜感,来图书馆借书的人相对较多,还有一些需要考研的学生,借书也比较多。其他一些学生更青睐于电子书籍。     推荐书、出读书英雄榜     高校“拉”学生回图书馆     面对电子阅读的兴起,不少高校图书馆开始设法给借书阅读“暖场”。     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信息数字化部陈朋老师说,“我们在新生一开学便开展荐书活动,同时每年都会进行2~3场的图书推荐活动,就是希望大家回归纸质阅读。”     为了刺激学生到馆阅读,文华学院图书馆也采取了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借阅书籍。文华图书馆设立了借阅英雄榜,图书馆将全院学生借书量统计后进行排名,每半年在校内刊登出借书前30强,排名前30的同学图书馆将其还书期限延长一倍。     曹爱华说,为了吸引学生阅读,图书馆也开展了系列活动。“每年4月份的‘世界读书月’活动,我们举办一些读后感征文比赛,并对借阅量排在前面的同学进行奖励,还组织同学们参与‘每天阅读一小时’签名等活动,定期更新宣传板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图书馆的服务,让他们爱上阅读。”     记者还看到,该校图书馆还从生活服务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便利:图书馆阅览室装了饮水机,还有免费储物柜。     求快、求方便     习惯网上看书     文华学院2014级会计专业肖娇艳说: “放暑假后在家里想看书只能在网上看,后来就习惯了网上看书,我除了用京东电子书阅读,还在国家图书馆的网上图书馆里注册了账号,现在到了大学虽然图书馆馆藏很丰富,但我仍然觉得网上读书更快捷。”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法学专业2012级的黄琰然是电子阅读的忠实粉丝,“电子书看起来方便,购买网上正版的书籍花钱少且书籍比较齐全,更新也比图书馆快。”     喜欢收藏书籍的刘同学则直言:不喜欢借书看,没感觉,自己的书看着更爽。     “大家越来越习惯于浅阅读,所以电子书更有市场。”中国地质大学学生雷婌娴表示,就个人而言纸质书更有质感,让人能沉下心看进去,但平时看小说或者急需查阅资料时看电子书更多。     有的大学图书馆     欲将馆藏电子化     对于电子阅读的日渐兴起,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詹萌馆长对此却持乐观态度。詹表示,“纸质图书与电子阅读二者谁也不会取代谁,是互补关系。毕竟,纸质图书的精读,随手可记录的好处无可比拟,这点就特别适合专门研究学问的学者们去阅读。而电子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可快捷查阅到最全面的资源。大学生这个群体,有很多碎片化时间,这就可以使用这些类似于方便可移动的资源。”     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馆长认为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一味的强调纸质阅读与时代发展不相符,但是知识的承载量,传统阅读的效率是电子书代替不了的。在WiFi覆盖全校的情况下,学校将大多数文学类、学术类书籍都转化为电子版,同学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途径阅读,做到随时随地阅读。否则庞大的藏书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