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美丽乡村:亿万农民在期待

12.11.2013  11:41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林坑村。郑悦 摄

 

编者按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李克强总理对此也作出了批示,要求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而近年来,各地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大拆大建、“被上楼”、千村一面失去特色与文化等等。下一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之路该如何走,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和总结的问题,而浙江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和思考。

苍坡古村走进新时代

阿婆!”一声清脆的稚儿呼唤,穿过苍坡古村。正在村口晒稻的80岁老人徐秀梅挥了挥手,笑着将顽皮的孙儿揽入怀中。一幅山清水秀人从容的古村白描画面映入记者眼帘。

苍坡村位于浙江温州永嘉县岩头镇北,始建于公元955年。现存的苍坡村是1178年南宋时设计,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在建筑布局上,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因此又有“文房四宝村”之称,远近闻名,并于今年8月正式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记者站在长300多米、宽2米,有“笔街”之称的直街上,抬头远望暮霭中的“笔架山”,虽未登顶,却能想像山上俯瞰,以东西两方池作“”,池两旁搁置端头打斜的条石为“”,村四周展开的3000亩田畴为“”的景象,“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

但谁能相信这座永嘉人心中“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的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整治前,房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村民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很多。”岩头镇副镇长章海鸥告诉记者,“当年村里垃圾堆满路,行人都紧皱眉头、捏着鼻子过去。

早些年环境差,有点钱的都搬走了。”徐秀梅老人说。对许多像她这样的苍坡村村民而言,保持古村传统与过上现代化生活好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阻挡村庄衰落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但几近于无的村集体经济根本无法承担污水和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此同时,青壮劳动力不断外流,村庄在人财物多方面“失血”。更大的问题是,彼时,公共财政还未考虑到这些地方。

苍坡村似乎难逃许多古村落共同的命运:在城市化、工业化大潮面前不断凋敝,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会油枯灯灭。
改变始于2003年浙江省开始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一工程提供的财政补助,成为苍坡村解决“环境难题”的第一推力。苍坡村也自此扭转颓势,开始重拾其800多年古村应有的地位与尊严。

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苍坡村,卵石铺就的道路干净、整洁;清澈的池水,倒映着白墙黑瓦;黄发垂髫,鸡犬相闻;远处重峦叠嶂,山下风吹稻浪。村口一棵千年古柏,静静地目睹着小村的沧海桑田。

再过些天柿子就熟透了,挂满枝头,映红村口。”徐秀梅老人可谓村里的“活史书”,村子的历史在她口中娓娓道来。“村南寨墙上有一座望兄亭,与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遥相呼应。”徐秀梅说,“当年李氏苍坡村七世祖李嘉木、李秋山兄弟为了确保二人都安全到家,相约在村口亭子上点一盏灯笼。

在城市化进程中,苍坡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向农村“输出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全面推行既有时代精神又契合古村认知的“文化礼堂”建设,成为新时代的“乡贤祠”。

三百里楠溪江,自古山水怡人;九十万永嘉人,从来耕读传家。”苍坡村的文化礼堂成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永嘉县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20多个颇具特色的文化展馆,发掘和传承永嘉优秀的传统文化。苍坡村的永嘉学派义学祠、昆曲馆、象棋馆还有著名书画家林曦明、夏蕙瑛的作品展馆,对应了苍坡村“琴棋书画”的文化地标。

游客称赞风景优美,一住就是好几天,对我们的文化和建筑非常感兴趣。”徐秀梅美滋滋地告诉记者。苍坡不仅村美,而且民富,美丽乡村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在农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过去穷山恶水,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章海鸥说,如今有了“中国传统村落”这块招牌,很多人都返乡创业。“农家乐是致富快车道,我们坐在家里数钞票。”苍坡一位农家乐老板说,过去外出是为了赚钱、讨生活,如今不用再出去颠沛流离,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钱。

田垄上躬身耕作,竹篱边犬吠鸡鸣。记者伫立在望兄亭前,遥想古人质朴的情谊,看炊烟袅袅,一任时光静静流淌。村口那棵千年古柏,由村人九世祖李西斋手植,今已亭亭如盖。落日余晖映照在苍坡通村大路上,800多年古村默默矗立,以其静谧、淳朴的古韵走进崭新的时代。(记者 魏董华 王政)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