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过年|来来往往备乡礼 最念父母带来的“童年味道”
说到春节,小时候是为了一年一度的新衣和压岁钱,现在多是因为那几天难得的长假。一年未回乡的年轻人早已“归心似箭”;也有一些父母计划到子女生活的城市一起团年……来来往往间,免不了充满乡愁及亲情的伴手礼。没有这“礼”,“爱你在心口难开”的中国父母,怎么表达对不在身边的子女的拳拳爱意?子女们又怎么对父母证明这一年来自己经济独立、可以照顾好自己?最重要的是,少了这“礼”,年节时分的仪式感和收获感都会淡漠很多。
春节临近,阆中古城的街巷里,晾晒的香肠散发着醇厚的年味。 王玉贵 摄
最念父母带来的“童年味道”
为保鲜,随身携带“小冰柜”
“最近简直忙不过来啊,天天都要在菜市场逛几圈……”2月2日,当记者拨通远在河南信阳的付阿姨的电话,千里之外传来的是“甜蜜的抱怨”。由于第一次赴成都与90后女儿丹妮一起过大年,付阿姨近几日的重心就是置办家乡味儿的年货,“其实就是做几道孩子以前在家最爱吃的菜带去。”说着,抑制不住兴奋的付阿姨向记者晒起了年夜饭“菜单”:“香肠、腊肉是必须的,还做了猪蹄、猪耳朵等几样卤菜,但最不能忘记的还是我们妮儿馋了好久的热干面……”“卤菜做早了,味道就不新鲜了,临走前一天卤好最佳。”准备搭乘火车来蓉的付阿姨为了让菜品保鲜,竟然打算自制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冰柜”,“准备几瓶矿泉水,冻成冰疙瘩,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再把菜放进去,用厚实的棉布或旧衣服捂住。我算了下时间,到成都的时候冰还不会全部化掉。”“提着这么重的东西赶火车,您不嫌麻烦?”记者问。“孩子工作忙回不了家,只有过年能尝一下‘童年的味道’,再麻烦也得做!”付阿姨乐呵呵地说。
那头是父母在远方的牵挂,这头却是子女翘首以盼的乡情。“最近几天降温感冒了,咳嗽很厉害,就盼着我妈带来家乡的酸梨救急呢!”在成都工作7年、已经成为“四川媳妇”的天津姑娘华靖告诉记者,天津盛产的酸梨在四川很少见到,小时候伤风感冒就靠酸梨炖冰糖,从来不吃药。“今年妈妈来成都过年,要带几斤酸梨来给我炖汤,满满都是童年的回忆啊。”
而在乌鲁木齐长大的张春燕,也在成都等着父亲赶来团年。记者拨通张父的电话时,他正在排队买女儿最爱吃的椒麻鸡:“今天特意从乌鲁木齐新城区赶回以前住的老居民区,买了燕儿从小吃到大的那家椒麻鸡,准备抽真空带过去。”听闻父亲正在“打包”美食,张春燕咽了一下口水,拿过电话说:“爸,别忘了炒米粉。”她告诉记者,工作后一直没机会回家过年,爸爸年年都会给她带炒米粉,“今年保管我爸一去,老板就会招呼他‘老张,又给女儿打包带去成都呢!’”
1月21日,山西平陆县杜马乡杜村村民景引丝特意多做了些麻花,等着孩子们过年回家吃。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很惊喜,爸妈网购玩得转
和父母远隔千里,一些年轻人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父母。“简直没想到我爸妈现在变得那么潮,对网购玩得比我还转。”在成都工作的85后何亦嵬有点吃惊地说。早几年,他暑假回家时教会父母“淘宝”,“本意是让他们了解一下年轻人现在的生活方式,不至于和社会脱节。”没想到,他父母现在网购非常疯狂。何亦嵬在手机上点开一张满是包裹的照片,“你看,这是我妈最近‘战果’的四分之一。最近10天,我竟然收了我妈寄来的20多个包裹,平均一天两个,比我‘双十一’的时候还疯狂,小区保管快递的门卫大叔都惊呆了!”
山西的小米、河南的山药、山东的面粉、江苏的盐水鸭……何亦嵬扳着手指头数给记者听。他告诉记者,自己祖籍山东却在江苏长大,2003年开始在成都生活,“这几年,我爸妈开始来成都和我团年,每年的年夜饭桌上简直是全国各地的‘食品展销会’。”
同样让子女“自叹不如”的,还有在成都工作的80后姚希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姚希过年期间必须坚守岗位。前两年,他父母就开始从老家内江来成都团年,每次都要带上内江特有的甘露酱油和几斤碱面。以前他父母都是挤大巴车来成都,今年姚希买了新车准备开车回家接二老来成都过年,可没想到却遭到父母婉拒,“你还不晓得内江和成都之间开了高铁啊?50分钟就到成都了,比你开车快。”姚希说,他都不知道父母啥时候学会了上网买火车票,“这应该是家乡口味的饭菜之外,父母带给我最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