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化解过剩产能连出重拳:用价格杠杆

29.01.2014  10:33
核心提示: 用价格杠杆化解产能过剩效果初显 化解产能过剩长期工程,应坚持以价格杠杆为主的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构建    用价格杠杆化解产能过剩效果初显

化解产能过剩长期工程,应坚持以价格杠杆为主的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

■本报记者 夏 青

近年来,以钢铁、电解铝、水泥、玻璃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以及以光伏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内同质化竞争堪称“惨烈”,造成大量能源资源浪费。为改变现状,去年以来,国务院和各部委接连出台化解产能“组合拳”,化解产能过剩。其中,国家发改委先后出台化解钢铁、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的具体政策。相较此前的行政限制,此次国家发改委更多采用了价格调节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

从日前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的信息来看,效果逐渐显现。

业内专家表示,化解产能过剩长期工程,应坚持以价格杠杆为主的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

化解过剩产能 发改委连出重拳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对于当前多个行业产能过剩的成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国各行各业基本上都获得了较高速度的发展。当时过猛的需求使较多产品供不应求、大家都大干快上新建产能,而近年来国际经济复苏艰难,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需求减缓使得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出来。

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如不及时化解,将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发改委在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时,将“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列入了重点工作中。

实际上,在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指导意见》后,发改委就开始进行部署,出台化解钢铁、电解铝行业过剩产能具体措施。

对于钢铁行业,2013年11月25日,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巡视员李忠娟表示,要把山东、河北等六个重点地区的结构调整作为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工作的重点。在市场引导、监管方面,完善扩大内需和鼓励“走出去”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提升产品消费结构;发挥价格杠杆的市场调节作用,研究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建立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信息系统,其中包括横向协同监管的项目信息库和依托协会支撑的行业预警机制,发挥信息化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在电解铝行业,2013年12月23日,发改委、工信部出台了《关于电解铝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的通知》,决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对电解铝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其中明确指出,根据电解铝企业上年用电实际水平,分档确定电价。铝液电解交流电耗不高于每吨13700千瓦时的,执行正常的电价;高于每吨13700千瓦时但不高于13800千瓦时的,电价每千瓦时加价0.02元;高于每吨13800千瓦时的,电价每千瓦时加价0.08元。

启动价格杠杆 效果初显

与此前行政命令式的手段相比,此次化解过剩产能更注重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无论是在钢铁行业还是电解铝行业,此次发改委更多的强调研究实施通过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淘汰落后产能。

并且,电解铝行业的阶梯电价政策已经开始实施。这是首个试水阶梯电价的产能过剩行业。

业内专家表示,电力消耗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大头,新政策出台后,过往高能耗,用电成本高企的一部分企业会被硬性淘汰,短期内会促使行业洗牌,一部分企业会被淘汰出局,但长期来看会促进电解铝行业结构调整。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化解过剩产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日前,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钢铁、水泥、电解铝和平板玻璃这些行业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产能利用率有所回升。2013年,钢铁、平板玻璃行业实现了扭亏为盈,铝冶炼行业也大幅度地减亏,船舶行业虽然造船完工量和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但是新承接的订单也在大幅度的增加。

相关负责人还透露,从去年年底摸底的情况看,各地基本上都停止了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对违规在建的项目也进行清理,叫停了违规在建的项目,未开工的项目也不再开工。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化解本地区产能过剩矛盾相关的配套政策,有的跟辖区内各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认真分解淘汰压缩任务与责任。从部门来看,各部门都加大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力度,包括国土、环保、质检总局等都下发了一些文件,停止核准备案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也停止办理用地预审、环评、岸线使用等手续,规范行业准入,清理项目贷款。同时,根据部门的职责分工,积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