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达川区脱贫攻坚重在“准”

18.08.2016  12:37

 

作为传统农业大区、人口大区和欠发达地区,达州达川区农村贫困情况十分突出。进入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该区坚持把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集中攻坚、整体推进,打响了精准脱贫攻坚战。

那么,精准脱贫如何才能确保“精准”?达川区打破了过去扶贫对象“只进不出”的做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再次识别、精准复核,做到“有进有出”,确保了真识贫、识真贫。目前,达川区脱贫攻坚创新做法已在全市推行。

金融扶持

确保贫困户资金来源

雷孝荣是达川区道让乡靳家坪村的村民。因妻子常年多病,他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雷家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为雷孝荣制订了饲养生猪的脱贫计划。

这笔5万元的贷款主要用来扩建圈舍、买猪崽,明年我要大干一场,争取一年脱贫!”雷孝荣至今不敢相信,穷得叮当响的自己能贷到款,且没有利息。

原来,乡村两级干部到雷孝荣家入户走访时,见雷孝荣脱贫意愿强烈,却苦于没有资金来源,便将其纳入了金融扶持的范畴,并在第一时间开展了评信授级工作。

雷孝荣成为了道让乡第一个享受政府贴息贷款的贫困户。

在道让乡精准扶贫办公室的档案柜里,记者看见全乡4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一个专属的档案袋。袋里装有贫困户的申请表、户口本、信息采集表、人户调查表等资料。

该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完善各贫困户的帮扶计划、脱贫规划等内容,做到一户一档、因户施策。

建档立卡

复核贫困对象近10万人

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帮助其真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据了解,达川区近期对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所有对象,以及之前未被评为贫困户,但目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标准和条件的对象再次进行精准识别,“符合贫困户条件的,维持过去的识别结果,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清退。

脱贫攻坚,就是要瞄准贫困人口,一户一户地扶,一个一个地帮,变过去‘撒胡椒面’式扶贫为‘靶向脱贫’。”达川区扶贫移民局局长杨胜东说。

据杨胜东介绍,农户在提出申请后,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驻村工作组成员与村支两委组成调查组,对申请的农户逐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教育、住房等情况,通过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中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是否有读书郞等方式,查看农户实际生活状况及收入状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多道关口,达川区共复核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69万户9.94万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重新识别,不仅对全区贫困户的数量进行了精准锁定,也对致贫原因进行了精准筛查。

在对贫困户输入信息时,必须登记致贫原因,确保了接下来的帮扶工作有的放矢。”达川区农办主任吴传明介绍,致贫原因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苦于资金、技术、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无法通过单兵作战脱贫,但可以在扶持下脱贫,这部分人群占贫困人口的多数;另一种是身体有疾病、有残疾无法参加劳动的贫困群体,这部分人失去了自身“造血”的能力。

精准识别

贫困户评定由群众说了算

据达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贫困户评定后,按照“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分批扶持”的原则,该区迅速确定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并结合贫困户需求和实际,按照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教育解困资助一批等“六个一批”进行分类,因户施策制定新的帮扶计划。

从“只进不出”到“有进有出”,精准识别有力提升了精准脱贫工作实效。

去年10月底,在香隆乡包谷梁村村社干部对贫困户家底进行逐一核实中,52岁的叶银武主动提出把自家的名字从贫困户中删除。之前,叶银武因为老人多病加上两个子女读书成为贫困户,在乡、村干部及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叶家养殖肉牛20头,逐渐摆脱了贫困。

通过对贫困户的再次识别,香隆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之前的221户、1064人,减少至219户、1054人。香隆乡乡长程杰介绍说,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中,乡里组织成立民主评议小组,严把“识别关”,杜绝“关系户”“人情户”,做到贫困户评定由群众说了算。坚持公开、公正,复核识别结果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可,全乡没有一人因此事到市、县上访。

朱成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王晓英 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