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践行“两学一做”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当脱贫攻坚先行者!”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是四川达州市委办公室定点扶贫工作联系点,按照市委要求,市委办机关党委最近把组织生活会搬到了大窝村举行,市委书记包惠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专题组织生活,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谈了个人帮扶体会。
川陕革命老区核心达州,既是国家秦巴山区连片扶贫重点区域,又属四川脱贫攻坚“四大片区”范围。2015年底,全市7个县(市、区)有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个省定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85万人。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8年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19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任务已下达,唯有实干苦干。达州把脱贫攻坚作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载体,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一年内3次不到贫困村参加组织生活的,年度考核不合格
“老乡,你饲养的这些牛属什么品种,变钱快吗?”作为组织生活的一项内容,在大窝村6组建卡贫困户唐远富家的牛栏前,包惠询问起脱贫工作进展。
“这叫蜀宣花牛,是我们土家人的‘摇钱牛’哦!”51岁的唐远富说,他家在第一书记彭晨峰的支持协助下,饲养了50多头蜀宣花牛,仅上半年卖牛犊就赚了7万多元,今年底贫困户销号已不成问题。
学习教育中,达州坚持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赴贫困村开展组织生活。市委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凡一年内3次不参加所在党支部到贫困村开展的组织生活的,年度考核直接评定为不合格等次。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县党委常委参加所在党支部赴贫困村举行的组织生活会都在5次以上。
“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到贫困村过党组织生活,旨在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解决好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迫切问题,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健表示。
练就本领,鏖战脱贫攻坚主战场
最近,达州市县(区)联办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培训班”开班,共118名干部遴选对象将参加为期3个月的集中培训。
700多万人口的老区达州底子薄弱、总体欠发达,区域内发展不平衡,领导干部脱贫攻坚本领尤为重要。学习教育中,达州强调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扶贫本领。
“以前干部培训容易存在培训方式单一陈旧、‘学用脱钩’等问题,不利于扶贫工作需要。”张健介绍,结合脱贫攻坚目标要求,达州重点采取市县(区)班次联办、学员联训、师资联派、课程联学、结果联考、经费联出的“六联”方式培训扶贫干部,探索形成公开遴选、集中培训等“六位一体”递进培养新机制,打造助推老区脱贫奔小康的精兵强将。
“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在大竹县委党校,学员们正研读《国学概论》。“县委专门开设国学研读课程,从‘慎交、为善、包容、坦荡、廉政、自控、定力、用人’等方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说。
理论与实践并重。大竹县委党校专门安排专家解读脱贫攻坚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并邀请已成功脱贫的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案例教学。“作为扶贫一线基层干部,我们就需要这样务实管用的培训。”高穴镇党委书记沈明学说。
扶贫效果不明显,单位不得评优
“季季推进、村村必看,脱贫攻坚究竟做得怎样,拉出来‘遛遛’一目了然。”7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脱贫攻坚促农增收现场比拼,在渠县26个省定贫困村展开。以“九比九看”为考题,渠县县委书记苟小莉等县乡村干部担任考官,对26个省定贫困村脱贫攻坚成效进行现场测评,综合考核评价。
为检验扶贫工作成效,渠县按照县级领导联系乡镇负责制,划分四大片区,分季度、按片区召开现场推进会,比精准识别、看资料完善,比基础设施、看条件改变……对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的部分乡镇、帮扶部门、第一书记、村支‘两委’等,除在全县脱贫攻坚大会进行检讨外,县里还明确单位不得评优,个人不得提拔。
有了对工作成效的检验方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与基层群众联系最密切的第一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30岁出头的渠南乡大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邓强表示“压力山大”。这不,盛夏酷暑,邓强再次走进73岁的贫困户蒲长久家,动员他加入贫困户联户养殖。
“在脱贫攻坚中践行‘两学一做’,实际上是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的一份庄严承诺和责任担当!”包惠说,“两学一做”,最要紧的,在于全市26万余名党员通过学习教育,真正把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大政方针贯彻到基层工作实际中去,让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