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硬举措八条超常规——达州市重拳出击决战决胜扶贫攻坚

18.09.2015  16:38

抓住“关键少数”压责任。一是市级领导挂包示范。市委先后召开全委会、4次常委会专题研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到最贫困地区调研,市领导每人牵头联系1个最贫困村带动示范,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二是县级领导分工调整升格。明确7个县(区、市)由常务副县长任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分管和统筹协调扶贫攻坚工作,并下设由县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10个专项行动实施小组,进一步落实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责任。

强化“协调抓总”增动力。一是市委新建立由组织部长任组长的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派和管理协调小组,整合直工委、财政、人社、扶贫移民等部门力量,抽调12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市县层层建立相应工作机构。二是调整县级扶贫和移民工作部门为政府工作部门或派出机构,核增行政编制47名、事业编制9名,局长纳入政府党组成员。开江、宣汉等还新设扶贫移民统计监测中心和扶贫开发中心,作为扶贫移民局直属事业单位,切实做到“扶贫移民工作专职专司”。

配强“第一书记”实帮扶。一是精准选派驻村干部。每个贫困村至少4个以上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定点帮扶,并注重选派卸任领导干部、递进培养干部、硕博人才以及具有农业、科技、旅游等专业背景的党员干部为第一书记,2名正县级领导(挂任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15名副县级领导(挂任贫困村乡镇党委副书记)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全市828个村实现选派精准化、全覆盖。二是坚持从严从实管理。出台《扶贫开发工作问责办法》和《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探索试点“选任管考激”办法,落实日志纪实、定期培训、帮扶承诺、巡回督导、召回问责等常态化制度,已召回和调整第一书记241名。

落实“政策保障”强激励。一是强化经费保障。建立市级2000万元、县级10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同时市财政每年向市级机关驻村工作组补助工作经费5万元、专项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驻村干部工作日补助80元/人,交通费据实报销。二是突出政治待遇。市委每年组织1次“十佳第一书记”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第一书记通报表扬,并根据考核情况对驻村干部明确一定比例提拔重用,切实鲜明市委扶贫攻坚决战决胜导向。(达州市扶贫移民局办  李强、王华、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