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强化农业技术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14.11.2016  12:34

 

  今年以来,达州市组织市、县(市、区)农业(畜牧、水产)部门和乡(镇)农业推广服务机构选派1142名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市828个贫困村结对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采取带政策解“”、带资金解“”、带技术解“”、带真情解“”方式,加快培育贫困村增产增收产业体系,逐步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助推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

   落实“五个一”行动,借力针对性脱贫

  全市结对828个贫困村农技人员协同驻村工作组、乡党委和政府、村两委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采取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编制了一个农业产业扶贫规划,并上报市农业局审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在贫困村积极推广一批主导品种(核桃、青脆李、雪花梨、蜀宣花牛、板角山羊等)和主推种养技术(小型轻简机械化栽收技术、省劳节水种植技术、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农业科技人员在全市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6500户,达到了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目的。根据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科技人员指导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培育农民合作社125个、家庭农场241个、种养大户12584户。通过创新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着力抓好富民产业培育,828个贫困村都有一个主导主产业的发展格局。

   抓科技人员管理,更好地服务脱贫

  一是实行“双报告、双考核”制度。全市对1142名农业科技人员实行“双报告、双考核”制度,农业科技人员离开原单位要向单位主要领导书面报告,到达贫困村要向村党支部书面报告;年度考核时除原单位考核外,贫困村党支部需出具考核书面意见。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开展技术指导每人每年不低于2个月,关键农事农时节点必须进村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4次。二是实行“换人不撤人”制度。技术帮扶人员保持相对稳定,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技术帮扶人员不撤出,如因工作岗位调整变动,坚持换人不撤人,及时调整补充新的农业技术人员入贫困村。对技术扶贫人员不到位、服务基层不力、攻艰破难劲头不足、成效不佳、基层不满意的人员要严格批评,并及时调整。三是强化督查。把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扶贫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农业(畜牧)局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考核中。2016年市农业局采取电话抽查、实地核查、档案检查等方式对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扶贫到位和履职情况进行了3次督查,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地及时整改。同时,对前期技术帮扶工作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总结推广,确保了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

   强化技术帮扶,助推产业脱贫

  农技人员进村开展技术截止目前,全市农业科技人员进村达7.73万次、走访贫困户达15万余人次,为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1.9万场次,培训贫困农户达50万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49.2万份。为贫困村培养科技明白人,提升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能力起到了积极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同时,科技人员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培训推广农技新成果,通过开设农技“110”热线电话、创建农技知识交流微信群等方式,为广大农户开展农技咨询、交流农技经验搭建平台,随时随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帮助群众依靠科技发展壮大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