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转变” 推动达州市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达州市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进一步优化农田灌溉水源工程、水渠布局,恢复冬水田,着力构建“池塘库田相通、路堰渠管配套、节灌排涝互补”的水网体系。同时,大力整合项目资金,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从点状向集中成片发展转变。在《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和《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同时,本着“高标准、高起点”要求,因地制宜,产村相融,整合资金,成片推进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先后完成了《“十二五”农田水利示范区建设实施规划》,规划拟建示范区259个,项目概算总投资44.82亿元,建设节水示范区90.42万亩,建成后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亿斤,促进农民增收21070万元。同时,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完善全域灌溉规划,并首先选择宣汉县、大竹县、渠县、达川区等产粮大县开展试点工作,以带动其它县(市、区)全面推进,进而全面推动全市全域灌溉建设工作。
二是从单一项目向综合统筹开发转变。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达州市创建了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管理、分头实施的“三统一分”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与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农发水保、以工代赈、中低产田改造、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项目统筹规划,集中投入建设,打造示范片,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聚集效益。去冬以来,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和“五小水利”项目为平台,共整合土地整理、标准粮田、下湿田改造、农发水保、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35708万元。
三是从由单纯项目建设向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转变。按照产村相融要求,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渠县黄花、大竹苎麻、宣汉油桃等优势农业,建设优势产业区,打造特色农业基地,形成独有的特色农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宣汉县双河镇方斗片区已发展并建成万亩食用菌基地;开江县长岭镇大河沟片区已发展并建成万亩现代蔬菜生产基地;宣汉县庙安乡片区发展并建成万亩油桃基地。同时,以规划为龙头,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积极整合水利项目,继续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扩大示范片。2014全市,将在宣汉县庙安、天宝、东林,渠县渠南、中滩、有庆,万源市草坝、魏家、石窝、玉带,大竹县庙坝和姚市,开江县甘棠、长岭、拔妙等7大片区集中各建设一个3万亩以上农建综合示范区,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据统计,从去年9月至今,达州全市已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6.32亿元,投入劳动工时695万个,修复水毁工程1883处,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8座,完成堰塘整治562处,新修和加固堤防6.32公里,清淤沟渠94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5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1.2万人,新增有效灌面5.92万亩,发展节水灌面4.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98万亩。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