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古冰山:“最近的遥远”

24.02.2014  12:48

  唐妍和于正仁今年刚刚领了结婚证,小两口正谋划该去哪里度蜜月,看到达古冰山的照片后,唐妍赞叹,“好美,好浪漫”,继而她又问道,“这是哪里?”当被告知是四川黑水县的一个景区时,她惊讶道:“我可是旅游达人,竟然都不知道!”

  不温不火的达古冰山

  记者第一次走进达古冰山还是在2013年10月,那是参加中国旅游报社与四川省旅游局合作的“美丽中国行·走进绝美大九寨”活动。当时,中央媒体记者、作家、旅游达人一行20多人围绕“大九寨环线”游览一圈,达古冰山是其中一站。

  虽然一行人大多从事旅游工作,去过黄龙、九寨沟的不在少数,可是到过达古冰山的几乎没有,以前听说过这里的也并不多,同行的只有一个旅游版主编表示,四川旅游局曾在北京举办过一次旅游景区的推介会,当时对达古冰山的印象很深。

  游览过程中,大家有一个共识,“觉得眼睛不够用,可看的地方太多,雪山、彩林、湖泊、藏寨,层层叠叠,那样纯净,仿佛心灵在这里被冲刷一般”,《环球时报》的记者杨洋如是说。整个四川“大九寨环线”之行走下来,一行人谈论最多的是黄龙的“第一场雪”,是海拔4860米高耸入云的达古冰川给人的震撼,并且不乏善思者们进而讨论,“为什么达古冰山就是不温不火?”

  达古冰山欠把“火”

  达古冰山位于四川黑水县城西北部,离县城30余公里,与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黄龙遥遥相望,同红原大草原山水相连。当年红军长征三进三出黑水,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达古雪山,就是这。1992年日本科学家通过卫星发现了这座极为“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

  2003年,阿坝州委、州政府斥资11亿余元,建设了面积约630平方公里的达古冰山景区。经过5年艰辛努力,景区公路、游客中心、步游栈道等基础设施相继完成,达古冰山景区于2008年开始营业。开业不久便遇上“5·12”汶川特大地震,景区内受创严重,周边道路坍塌,原本通往景区的路全面受阻。

  “当时,连生意都做不成还谈什么营销,”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用了2年多时间,闷头搞恢复性建设。”努力没有白费,2010年底,他们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进入2011年以后,尽管达古冰山重整旗鼓再次进入游人视野,但是由于周边道路恢复缓慢,导致景区的可进入性低,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达古冰山的进一步发展。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副总规划师王兴国教授早在15年前就考察过达古冰山,并且认为交通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人们宁可去看海螺沟景区里面较矮的雪山,也不愿意去达古冰山,就是因为前者交通更便利。”

  让达古冰山火起来

  近两年,达古冰山非常重视营销,频频出招儿来打响知名度,特别是2013年,围绕提升“名气人气”这个主题,展开多层面的工作。

  首先,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优惠促销;其次,用渠道拓展渠道;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推介活动。达古冰山除了借助传统媒体、网络平台推介自己,也会邀请著名作家阿来“一元钱代言达古冰山”这样的活动吸引眼球;采取“大篷车”等形式的现场促销方式,进行广而告之……除此之外,达古冰山还时髦地拍出了《达古·冰山上的来客》微电影进行文化输出。

  针对达古冰山的各种做法,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毛润泽副教授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在他看来,达古冰山提出的“打造休闲度假神奇目的地”的目标定位上可以再斟酌,“提到休闲度假,找个地方小憩,人们直觉就会想到海滨、森林,较少人会想到寒冷的冰山。”他认为,冰山资源的宣传推广应该有更精准的定位。“就像电影《私人定制》那样,旅游景区也应该强调定制,打出‘冰川+藏文化’的产品,来吸引那些专注于深度体验,喜爱户外、冰川、滑雪的游客群体。”

  毛润泽介绍,有家叫做“稻草人”旅行社,就专门组年轻驴友的团队,去那些待开发、知名度不太高、不太成熟的景区进行深度体验,“这些游客比较小众,但也不乏精英,争取到他们的青睐,也许对达古冰山也是重要的机会。”

  他建议,达古冰山景区的营销可以充分借力成熟景区优势,“我们的产品可以与周边的景区进行联合营销,比如,与九寨沟、黄龙形成一条产品线,坚持‘产品错位,但路线联合’的原则,继而带动达古冰山的快速发展。”

  正如《达古·冰山上的来客》微电影的歌词所唱,“我要带你走遍达古冰山,这就是天下最美的流浪”,据了解,2014年,这个被阿来称为“最近的遥远”的达古冰山景区将会继续加大营销力度,直到你真的来“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