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县“小农水 粮食增收“新引擎”

01.03.2015  20:27

    达县2010-2012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分三年实施,其中专项项目区分布在桥湾乡、赵固乡、大堰乡、石梯镇、五四乡、银鉄乡、石桥镇、永进乡、洛车乡共9个乡镇,整合项目区分布在赵家、双庙等30余个乡镇。项目下达后,达县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进度,采取“四强化”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一是迅速建立工作机构,落实专人驻点监督、指导、协调,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二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制度。项目村、用水者协会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具体负责群众筹资投劳、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建后管护;项目乡镇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建设监管;县水务局负责工程规划、技术指导、建设进度及质量;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负责项目资金、建设程序的监管;其他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强化政策宣传。一是多次召开专题会,统一乡镇、村社干部思想;二是通过标语、电视、传单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三是深入村社、农户,通过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方式进行深入宣传。通过宣传,让老百姓知晓政策,明确补助标准、建设模式、建设内容等,让老百姓明白了农田水利建设是自己的事,主动投入到建设中,积极投资投劳。
    强化技术保障。工程建设前,达县统一制定工程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由县水务局进行规划设计,项目乡(镇)、村、用水者协会严格按规划设计的内容进行建设。举办了包括项目乡镇分管领导、水管站工作人员、项目村干部和质量监督小组人员在内的重点县建设技术培训会,并由项目村所在的基层水利站按照一村一员的要求抽派专人全程参与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深入实地现场宣传讲解,强化重点县建设技术保障和质量要求。
    强化考核奖惩。建立建全了绩效考核制度,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纳入部门和乡镇年度目标考核,作为考核一把手的重要内容。县委目督办、县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其他职能监督部门加强了对工程质量、建设进度、资金管理、施工安全等监督。对项目实施进度快、质量高的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对项目实施不力,管理混乱,质量较差,不能完成任务的村社(合作组织),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通过三年的建设,达县小农水项目的建设任务于今年5月已全部完成,共完成投资35890.77万元。其中:专项项目区完成投资11979万元,共新建渠道278.82km,整治渠道22.80km,整治山坪塘350座,改造泵站16处,新建蓄水池1481口;整合项目区完成投资23911.77万元,共新建渠道531.89 km,整治渠道84.45km,整治山坪塘758座,改造泵站48处,整治石河堰9处,新建蓄水池1628口。
    全县共计新增、恢复与改善灌溉面积15.44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由47.07万亩增加到54.3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17%,比重提高15.51%;节水灌溉面积由20.53万亩增加到35.9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6.16%;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由0.2万亩增加到0.32万亩,提高60%。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7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3提高到到0.68以上。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加工程蓄水,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基本农田,彻底改变了山丘地带水利条件,增强了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全县粮食增产和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农水项目建成后,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61.21万吨提高到67.33万吨,提高10%,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35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85元,这些“小农水”项目已经成为全县粮食增收的新引擎。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