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成都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4万元

04.03.2014  10:43

昨日,我市召开了全市一年一度农业系统最重要的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会议明确了今年全市“双增长”的农业主要目标:全市农业增加值增幅达到3.3%,力争达到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1%,即14413元。会上,还公布了全市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

   重点一: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

  关键词:“米袋子”“菜篮子

  今年,稳定水稻面积是我市“米袋子”建设的重点,通过网格化方式,所涉区(市)县、乡镇、村组、田块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300万亩。在此基础上,我市将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示范工程”,全年粮食总产量保持240万吨。

  与此同时,抓好蔬菜供应基地建设,实行生产基地规范化认证和挂牌保护,建立大宗蔬菜基本保有量和生猪最低保有量制度,全年完成常年基本菜地生产能力提升10万亩,优化提升粮菜轮作蔬菜基地25万亩。

  关键词:农业规模化

  继续抓好“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6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推进龙泉山脉油橄榄、龙门山脉油用牡丹等现代林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现代农业成片示范基地150万亩,现代林业示范基地30万亩。

  关键词:产业高端化

  瞄准高端,今年我市将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有机高效农业、现代种业。力争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到900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45%;新增绿色有机农业基地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8万亩,力争全市绿色有机农业产值达到50亿元;新发展种业基地4万亩,新建工厂化制种育苗中心2个,力争全市现代种业产值达到65亿元。

  关键词:生产标准化

  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强化标准化示范,推进标准化基地创建,新发展标准化基地10万亩。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申报力度,力争新增“三品一标”认证50个。

  关键词:农业品牌化

  围绕全市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每个产业培育一个市级公共品牌,重点打造提升龙门山脉猕猴桃公共品牌,鼓励区(市)县打造县域公共品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2014年,力争新增国家级品牌5个。

  关键词:功能多样化

  依托田园化、景观化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推动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发展,提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点位20个,统筹举办乡村旅游节会活动31个,力争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收入达到160亿元。

  关键词:市场物流体系

  加快推进青白江、新津两个粮食加工(物流)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公益性菜市场和农产品社区惠民直销店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改扩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4个,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5个,新建标准化气调库20个,新增城区农产品直销点100个。

  关键词:食品安全

  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将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完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运行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推进猕猴桃质量安全溯源建设,健全软硬件系统和终端查询平台;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推进10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尤其要抓好郫县、蒲江县2个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