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红利初显

22.05.2014  14:39
核心提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改革红利效应初显,激发市场创业热情效果明显,倒逼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完善和监管方式根本转变步入进行时。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加强监管和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今年1月1日起,辽宁在全国率先主动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零门槛、零首付、零审查、零收费”为特征的辽宁工商登记新政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改革红利效应初显,激发市场创业热情效果明显,倒逼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完善和监管方式根本转变步入进行时。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加强监管和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积极主动改革释放红利

我国全新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辽宁早在去年就谋划注册登记制度改革。辽宁省工商局副局长郑红一介绍,辽宁省政府于2013年12月21日公布《关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试行)》,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登记制度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一、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二、实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三、改革许可经营项目审批;四、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五、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六、将个体工商户验照改为年度报告制度。

1元钱就可以注册公司,民宅也可以办公司、注册1亿元公司可20年缴足,办照年检不收费、不设卡了……工商登记新政带来的新事新变化在辽宁大地迅速流传。

全国先照后证改革尚未启动,辽宁已先行一步,取消了19项审批事项,其中省本级4项,市一级15项。如省级取消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设立变更需由省级金融办先行审批的规定,沈阳市取消根据《沈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设定的公司登记前置审批等。沈阳市噪声环评手续复杂、费用高、时间久,变为后置事项,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变大了。

登记制度新政释放出强大的市场活力。辽宁省工商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省工商系统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9258户,比去年同期增长70%;平均每个工作日有超千户企业登记。公司制企业主体变化最令人关注,新登记内资公司达10277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06%,认缴注册资本3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

郑红一说,新增内资公司里,有九成以上是私营企业。取消验资报告改认缴,简化住所登记等条件、手续,仅这两项改革,就给有创业意愿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条件。

--新政倒逼服务转变监管转型

大幅削减政府权力、砍掉不合理收费、改革配套服务……在改革中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成为辽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显著特征。

据了解,为推动工商登记便利化,辽宁针对企业登记实际困难,对自身工作做出全面调整:全省范围内取消一切办照、年检过程中的“搭车收费”,工商所属社团会费叫停,省级以下设定的企业登记前置许可审批、备案一律停止执行等。

“马上就办”成了辽宁所有工商登记窗口的新理念。鞍山市工商局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登记指导,并归纳整理出27个登记疑点问题予以解答。辽宁省工商局先后出台一系列意见和通知,力求提升登记效率,缩短登记时限,反复要求凡是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予以登记。

记者近日在沈阳市和平区工商登记窗口看到,新政实施后企业新设登记流程明显加快,申办人满意程度提高。“民宅可以办公司,办照、年检不收任何费用。以前可能需要'打招呼’、'通关系’的事,现在可以理直气壮!”以自家闲置房屋作为经营场所,成功注册公司的沈阳市民王女士说。营口市工商局副局长王耀说,营口新登记的170家企业,没有一家来求情的。这说明现在办企业容易了,吃拿卡要没有了,登记责任也减轻了。

郑红一认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的窗口和“当头炮”,是工商部门的自我革命,同时监管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将形成倒逼机制。”辽宁省工商局宣传中心主任张军说,“将倒逼社会诚信体系特别是企业诚信体系的建立完善,倒逼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倒逼社会关注监管工作。”

据郑红一介绍,为适应监管新要求,辽宁省工商局正在抓紧建设全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新平台拟将整合企业登记备案、监管信息等,统一向社会发布,将于今年上半年实现平台运行。同时,工商部门正按照登记改革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网上登记,开发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实现登记管理的全程电子化。未来,足不出户在家注册企业将变为现实。

--形成诚信有序市场环境亟待顶层设计

记者在辽宁基层调研了解到,目前工商登记改革已经破题,后续监管将成为未来工作重点、难点。由于改革采取“先立后破”的路径推进,基层工作实践中已经发现“新制度”与“旧监管”之间的矛盾,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亟待突破。

顶层设计亟待推出。目前辽宁已将“落实认缴制、实行年检报告制度”等中央改革精神落实到位,现在亟须在取消前置审批方面出台政策,取得突破。目前国家层面规定的前置审批事项有150项左右,下面想突破,但这样做违反了法律法规,基层也无权擅自取消上级审批。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政策和办法,明确前置审批取消、保留、调整的事项和范围。

信用监管平台要加快推出。国家改革思路是放宽准入,强化信用监管,最终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效果。信用监管平台是转变监管方式的重大举措和有效载体。但信用监管平台是一项新事物,涉及政府诸多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形成合力加快建设并非易事,需要政府强力推进。国家层面应尽快整合监管信息资源,出台具体措施确保分散于各部门的监管信息能及时、全面上载,向社会公开,吸引公众参与,形成社会共同监管氛围。

配套完善亟待加强。登记新政初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注册资本登记、认缴年限随意性大,夸大、虚报资本的嫌疑较多。如凤城市一位75岁老人注册公司,最初出资10万元,登记改革后先追加认缴130万元,一个月后又追加到8000万元,约定30年交足注册资本,但账户上始终没有增加任何资金。对于投机性注册或恶意规避法律情况,亟待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一方面须加强新政策推广、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形成个人自律、企业自律和社会共同监管的氛围环境;另一方面要尽早出台细化规定,如注册时明确告知法律风险,规定追加资本必须前期缴足等配套规定,减少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