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捍卫的边防线——成都军区西藏岗巴边防营爱国戍边记事
战士在高海拔巡逻中吸氧
边防战士在雪山巡逻
边防士兵在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站岗
四川在线消息( 陈伟平 晏良 四川日报记者 钟振宇 摄影刘有飞)狂风凛冽,极目之处了无人烟。
8月底,在海拔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几名服役期满的边防士兵,最后一次站在哨楼前,向猎猎招展的国旗敬礼。
临走时,战士边境超将一面已被狂风吹旧的国旗小心翼翼地叠放在行囊里,“我亲手升起过这面国旗,今后只要看见这抹红色,就会想起火红的岗巴军营生活”。
岗巴,藏语意为“雪山下的村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防最高的建制营——成都军区西藏岗巴边防营,从1961年进驻以来,一直坚守在这片平均海拔4810米的“生命禁区”。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岗巴官兵传承“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岗巴精神,出色完成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封边控边、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边防安全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8月下旬,本报记者走进岗巴,听边防官兵讲述风雪戍边的故事。
前赴后继戍边关
高原的天空说变就变,刚到查果拉,记者就遭遇了一场冰雹。但无论天气如何,巡逻的战士全副武装,雷打不动按时出征。沿着喜马拉雅山脉间的一条17公里徒步线路行走,卫生员不仅背着药箱,还扛着氧气袋。
“害怕父母担心,一直没敢告诉他们我在查果拉。”川籍战士奉显华说。
这里的环境究竟有多恶劣,一组组数据和一个个故事能说明问题。
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多,最低气温达-40℃,每年有200多天刮8级以上大风,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10余个,巡逻线路近150公里,最高巡逻点海拔逾6000米……
上世纪60年代,上级准备的为岗巴边防营承担运输重任的骡马,没有运送一针一线就先后倒下。该营所处的环境,被医学界称为“生命禁区”,让人望而却步。
曾经,一支巡逻小分队遭遇大雪崩,5名官兵的身躯和冰山融为一体。
“面对体检,很多老兵‘躲边边’。”岗巴军人李国强说,心脏位移、心室肥大都是常见高原病,何必拿着报告吓自己。
面对生死考验,每年换防时,无论是城市娃还是农村兵,却都争先恐后写申请,以登上海拔最高的查果拉为荣。
这样的男儿血性从何如来?没有豪言和大道理,营长胡广军在哽咽中,讲述了上等兵任浪的故事。
任浪曾三次申请入党,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在一次巡逻中,他接连翻过两座雪山后,突发高原心脏病,一头倒在地上。胡广军把他紧紧抱在怀里,任浪只轻轻说了一句“我想入党……”就再没醒来。这名年仅19岁的战士,用人生的最后4个字,诠释了岗巴男儿对党忠诚、爱国戍边的豪情壮志。
54年来,该营有31名官兵在戍边岗位献出年轻生命。
战斗力提升无禁区
“空谈误国、实干兴军;待到召唤时,亮剑长空,这就是岗巴军人的梦……”翻开胡广军的笔记本,一段心得体会,字字铿锵。
“缓步移动,节省体力”是高原生活常识。在海拔5000米上下的连队和哨所,正常人徒手站立也相当于内地负重25公斤进行剧烈运动,在这里跑步等运动是医学上“控制或禁止”的,组织高强度训练更是伴随高风险。
“面对新时期强军目标,身处戍边卫国第一线的我们倍感压力。”营党委认为,如果平时不敢担风险,战时就难以担重任,必须打破传统认识的禁区。
为适应高寒山地作战特殊环境,岗巴边防营从军官到列兵,每天仰卧起坐、深蹲起立、俯卧撑“3个100”一个不少,每周越野跑、冲哨楼、冲山头“3个3次”一次不漏;平时坚持倒立憋气练抗缺氧,用冰雪搓澡练抗严寒,在碎石滩匍匐前进练耐力,还经常把野外生存训练放在冰峰深谷,把战法演练设在雪线山脊,在险境困境中锤炼部队。
全员参训、全员达标,一个也不能少。刚从地方人武部调到岗巴的炊事员舒中伟,军事体能素质较差,连指导员严肃地对他说,“岗巴的炊事员也是战斗员,补完短板你再上三尺灶台”。为提高越野跑成绩,他夜里绑沙袋加练,最终在考核中从连队末位冲到前列。
驻防塔克逊的岗巴边防营二连,也许由于荣誉较多,一些战士出现骄傲自满情绪,放松了训练,导致在今年6月的全营应用射击考核中及格率严重偏低。营里处罚不及格战士跑越野、冲山头。连长梁建国羞愧地说:“那天全连战士一言不发,闷着头往前冲。”
“第二天,营长亲自示范动作要领。一些战士拿水壶灌水挂枪管,练臂力和稳定性,我嫌水壶不够重,直接挂上另一支枪。”二连川籍战士闫永亮说,经过反复训练,一个月后,二连考核全部合格。
凭着这股“宁肯透支生命,绝不亏欠使命”的劲头,岗巴边防营创下两项纪录:在同类型部队中消耗止痛药最快,练打仗成果最多。近3年来,他们创新37项训法战法,提出的22条合理化建议全部被上级采纳,摸索出的“夜间射击五要诀”、“抗缺氧10分钟训练法”在西藏军区推广,在上级比武中斩获11个第一。
我以我身许边关
岗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初,英军便是突破此处隘口,攻入西藏……自1961年进驻岗巴以来,这段屈辱历史在官兵中代代相传,时刻不敢遗忘。
营里珍藏的两双鞋,见证了历代官兵“我以我身许边关”的无畏壮志。有一年夜间巡逻,战士韩志庚和黄毅被风雪刮走,他俩在-30℃的严寒中爬行三天三夜归队,命虽然保住了,冻伤的腿却被锯了。
还是隆冬,干部鹏红奎休假返藏。当他乘地方班车走到离连队数十公里的地方时,突然下起暴风雪,驾驶员停车观望。鹏红奎牢记归队时限要求,怀着“就是爬也要按时爬回哨位”的信念,以电线杆走向判断方位,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当接应小分队找到鹏红奎时,他已冻僵成冰雕一般,头部朝着祖国边关,右手指头紧扣,如入党宣誓那般握拳。
2011年,一支巡逻队在距营部最远的山口巡逻,夜里扎营于山谷中,却遭遇狼群包围。新战士们背对背抵御,打开步枪保险准备射击。千钧一发之际,被带队军官制止。原来,宿营地离边境线太近,枪声将引来不必要的麻烦。随后,大家一边取出匕首准备“白刃战”,一边生起火堆驱散狼群。
岗巴官兵们每年要在漫长的边境线和高耸的山脉间,巡逻、潜伏百余次,徒步1万多公里,翻越6000米以上雪山数十次。他们把使命、任务扛在肩,坚决捍卫边防安全,确保寸土不丢寸土不让。岗巴边防营先后7次受到全国全军表彰,营和所属连队也先后被授予“岗巴爱国奉献模范营”、“高原红色边防队”、“强边固防模范连”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