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脱贫智慧 燃致富热情(深度关注)

24.08.2016  18:39

 

四川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行动渐行渐强

  虽已入秋,但四川平昌县云台镇龙尾村远程教育播放室气氛火热,不到60平方米的屋子围满了人,村民们正在认真收看茶树施肥要领、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技术专题讲座。这是四川省组织系统实施“远程教育扶贫行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四川省委组织部统筹建立省、市、县“脱贫攻坚”师资库和教材库,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按照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移民搬迁安置等五种类别,分类就近培训贫困党员群众90.8万人次,每年对115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一次扶志扶能的全覆盖培训。

  传授知识经验

  让群众动起来

  在会理县新安乡沙地村,只要一提起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彝族同胞就纷纷竖起大拇指,“远程教育帮我们着实挖掉了穷根根,这个远程教育,瓦几瓦(彝语:好得很)!

  沙地村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一个彝族聚居村,全村568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通讯闭塞,当地村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多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农耕方式生产,直到2015年,全村尚有贫困户63户,贫困人口157人。为实现脱贫攻坚,村“两委”将目光转到了近年来开展得有声有色的村远程教育站点上。沙地村通过远教站点组织集体学习,利用讲党课、个人在线自学、坝坝电影等形式,让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发展战略以及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的成功案例。

  布拖县地洛乡桥边村广泛收集播放1000余部课件,邀请领导、专家、典型等开展43场讲座,邀请“土专家”“田秀才”到远教站点开展烹饪、建筑、电焊等技能培训,受训人员达2000人以上。桥边村还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立无毒社会等宣传教育。村民阿勒呷日由一名吸毒人员蜕变为了村委会副主任,提起村远程教育站点,他感慨:“那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脱贫致富,全靠我们村的远程教育培训。”九寨沟县马家乡苗州村村民唐兰主体会很深。他原在九寨沟景区从事游客接机个体服务,2015年决定回乡创业,刚回到家乡时,由于找不到好的创业路子,每天无所事事,甚至还迷上了打牌赌博。2016年初,唐兰主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创业的激情被点燃。如今,唐兰主整合苗州村白塔坪多数贫困户的土地,成立“奔康蔬菜种植合作社”,预计今年可实现收入16万余元,每户贫困户年增收1万元。

  挖掘资源潜力

  让产业兴起来

  “新鲜李子,十块一斤,随便摘。”夏日的清晨,内江市东兴区高梁镇慈花村热闹非凡,游客争先恐后采摘脆红李……前一段时间,村里每天销售收入上万元,这个省级贫困村第一次找到了“生财之道”。

  远程教育把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去年,在第一书记罗艳的带领下,慈花村重新布局了远教活动室,村文书和罗艳分别担任了站点“AB”岗管理员。每个月,罗艳和村“两委”提前收集群众学习需求,制定学习计划,《李子的种植技术》《如何做好农村电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课程,被罗艳他们安排得满满当当。

  慈花村还邀请市、区党员教育师资库农技专家讲李子种植、讲特色养殖;和区级部门等结对子,47户贫困户结成了20余个帮学对子;引导贫困户在基地试种,远程教育学用标兵帮扶发展,如今,全村发展李子种植近1000亩。转变了观念的慈花村人还注册了“慈花”品牌,开创慈花特色产品、创办慈花村“李花节”,仅“李花节”期间,慈花村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餐饮收入20多万元,土特产销售收入6万多元。

  远程教育也为开发本地资源增添了活力。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乡党委发现,依托境内竹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斑竹竹艺公司的技术优势,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在庙子沟村,“远程教育技能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竹编技术人才200多人次,一批残疾人和基本丧失劳动力等贫困群众得到培训。残疾人村民姚长得夫妇,靠着在远教技能培训基地学到的竹编技术,每月增收1000元以上,年收入近2万元,从此走上了脱贫路。

  平昌县以远程教育站点为基础,创新智慧党建APP等教育服务平台,重点围绕茶叶等六大产业和“五小”庭院经济开展远程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站点管理员定期入户走访,收集意见建议,并结合本地特色资源,选择性开展生猪、蔬菜、水果种植等专题培训。目前,全县1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均实现了“建成一个培训实践基地、发展一批主导产业、培育一批致富能人”的目标。

  点燃创业热情

  让腰包鼓起来

  在新津县花桥镇,沿着平坦宽阔整洁的花黄路进入马王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望不到边的一片片白色大棚。沿路望去,总能看到辛勤劳作的农户,每个人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笑得最灿烂的便是马王村61岁的党员岳永成。

  3年前,岳永成因车祸致贫。因离村党群活动中心较近,岳永成在身体恢复期间,天天到党群活动中心观看远程教育影片。经过2年学习,岳永成观看蔬菜种植纪录片208部,接受专家授课6次。2014年,岳永成在自家田里开始试种植茄子、莴笋、三月瓜等,经过不断的试验,他现在已经成为种植能手。去年,他通过政策补贴,盖起了钢架大棚,种植面积又扩大了,年收入就有4万余元,“穷不可怕,怕的是没本事,是远程教育给我传了致富经。

  技术送学到家,点燃了村民大胆尝试、自主发展的热情。

  盐边县益民乡益门村属移民集中安置村,生活水平较低。实施“远程教育扶贫行动”以来,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组织党员群众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学技术、闯市场,寻找脱贫致富新路。39岁的杨远军是益门村新林社社长。2015年,他从远程教育节目中学到的世界领先的滴管种植技术中尝到甜头,自己种植早市番茄15亩,仅此一项就年收入50余万元,成了全村的致富带头典型。

  益门村富起来了,村民们都非常感谢远程教育这个让他们发展致富的平台。去年,远程教育改版升级,网络更加畅通,如今,不少村民还学会了在网络上找销路,足不出户就搞起了农产品交易。

  (人民日报记者刘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