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标市场到辐射中心 意大利企业眼中的四川变化

07.04.2017  12:44

  □张舒 本报记者 陈岩 寇敏芳

  漂洋过海抵达四川,近20家意大利企业和商协会参加了4月6日举行的“四川—意大利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其中过半意大利企业已不是第一次来四川,最多一家已来过4次。

  对四川日渐熟悉的意企,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资金,也开始用全新的视角观察这个“新伙伴”——从最初的目标市场,逐渐转变为借助四川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开放趋势,把四川作为起步点,辐射中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新趋势 看重四川辐射带动作用

  “这是我们第四次组织意大利企业到川,企业涵盖意大利20个大区当中的7个,是从40多家报名企业中‘精筛’而来。”意中产业项目基金会主席王馨表示,主动联系基金会的意大利企业约有一半。

  “3年前,第一次组织意大利企业来,也就10家。很多人只知道四川大熊猫,愿意来也是看中四川的市场,合作层级很浅,积极性也一般。”作为意大利企业对川感受变化的见证者,王馨并不讳言,“第一次来川时,我们挨家挨户打电话请企业来。

  “只要来过的企业家,就会给第一次来的说,‘不要小看四川’。”意大利斯费斯公司总经理安德里亚·阿帕诺表示,意大利中小企业用了3年时间,观察到四川的物流体系、交通建设以及开放程度的快速提升。“四川新优势,将让这里生产的产品快速销往全球。

  意大利企业家的感触并非空穴来风。四川对外开放在硬件上步步提升: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今年开行将达1000列;去年底全省对外大通道已建成28条,通航航线达270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95条。

  “我还给意大利人讲,意大利将在天府新区建设创新中心,是意大利企业来川的最佳平台,再加上四川获批自贸试验区,开放的软环境也在升级。”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马非同说。

  王馨总结,这意味着意大利企业已经不限于锁定四川的广阔市场,而是将四川视为比中国东部更具成本优势的开放前沿。意大利企业将以四川为起步点,将眼光更远地投向整个西南地区、全中国乃至周边国家。

  新办法 双方合作一起“走出去

  既然将四川视为能辐射周边的中心地区,合作的方式也势必随之改变。

  马非同表示,中小企业是意大利经济的中坚力量,创新性强,但往往国际化程度低,渠道开拓能力还需提升。这恰好可借力四川制造业基础和渠道能力,将生意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如,3年来意中产业项目基金会组织来川考察的首个落地项目——GreenFox公司。该公司由一家意大利企业和一家四川企业合资成立,已在成都建立了智能建筑设施生产线,预计半年左右可投产。该项目由意方企业提供专利技术,四川企业提供制造产能和国内国际销售渠道,预计投产后将产生数倍于意大利本土企业的产值。“不仅有效扩大了意大利企业的效益,也能为四川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鲜血液。

  这种合作模式为其他意大利企业竖起标杆。意大利特尼能源集团是意大利首个上市美国纳斯达克的能源类企业。此次来川,该集团“点名”与四川省能投集团进行了一场座谈会。

  特尼能源集团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微电网等有着技术优势,该集团海外事务执行总监本齐反复表示,他们需要一家类似川能投集团这样了解当地市场的实力企业合作,并期望从四川起步,在未来辐射中国西部、中部甚至东南亚市场。

  而对于川企,关注重点在于意方企业所持技术的先进性。川能投总经理张志远表示,四川本身在微电网方面就比较领先,要看对方带来的是否超越自有技术。成都普士工模具公司总经理叶健则表示,能否达成合作取决于对方技术对自有产品的结合程度,以及合作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