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日本本土 盟军机群借力四川4大机场

11.10.2014  11:41

抗战后期四川建有33个军用机场,是盟军在中国大陆的战略空军基地

    抗战后期,四川建有33个军用机场,以成都平原为核心有4个轰炸机机场和5个战斗机机场,是盟军在中国大陆的战略空军基地。

    1944年6月15日,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机场,75架B-29战略轰炸机满载炸弹冲上云霄,这是盟军从中国大陆执行的首次对日战略轰炸任务,目标是日本八幡制铁所。

    1944年6月15日下午,成都附近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机场,75架B-29战略轰炸机满载着炸弹,轰鸣着在跑道上滑行,逐架次冲上云霄,消失在远方。

    这是抗战以来敌我双方军力的消长,盟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从中国大陆执行的首次对日战略轰炸任务。目标是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日本九州八幡制铁所。

    抗战后期,四川建有33个军用机场,以成都平原为核心有四个轰炸机机场和5个战斗机机场,是盟军在中国大陆的战略空军基地,控制着南至越南西贡,北至东北沈阳,东到日本九州、长崎、中国台湾和菲律宾的广大扇形区域。从这些机场起飞的战机,对日军目标进行多次战略和战术轰炸,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1944年从成都出发的盟军轰炸机群路线图。

     A“马特霍恩行动” 直指日本八幡钢铁厂

    1944年,美军攻下马里亚纳群岛后,以关岛和塞班岛机场为中心的机场承担起对菲律宾北部、中国台湾、琉球群岛和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本岛的战略轰炸任务。

    成都附近的轰炸机机场都建有能容纳35架B-29轰炸机的机库,机场的跑道长2600米,宽60米,厚1米,为当时亚洲机场之冠。盟军的主力轰炸机B-29,绰号“超级堡垒”,为二战期间最大战略轰炸机,重达64吨,四引擎,载弹量达九吨,续航能力约六千五百公里。

    早在1943年1月14日,美英法三国首脑在卡萨布兰卡(摩洛哥)会晤,讨论制定盟军的战略计划。美国决定使用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摧毁日本的战争潜力,并制定了被称为“马特霍恩行动”的作战计划。“马特霍恩行动”的第一个目标是日本本州八幡制铁所。八幡钢铁厂的钢铁产量占日本年产量的1/4,日本四分之三的炼钢炉也在此厂。

    1944年5月,中缅战区印缅地区空军指挥官美国将军斯特拉梅耶,命令陈纳德所率十四航空队的战斗机移师川西各机场,任务是保卫成都地区及驻成都附近四大轰炸机机场的美第二十航空队的轰炸机群,使其能从成都地区顺利起飞,执行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的任务。斯特拉梅耶将军指示陈纳德说:对日军舰船的攻击和对中国地面部队的支持,都要让位于这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