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锻造公司的1号仓库,工人们不停装卸各种成品,企业今年一季度就完成接近去年一半的产值;在皇龙破碎公司,年产276台套成套破碎设备技改扩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5月6日,记者走进热火朝天的江油。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作为“底部基础”,江油和全省其他县、市一道,正在成为全省转型升级的重要战场。
如何走出县域经济升级发展之路?作为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曾经的特钢城、川西北工业重镇,江油用两道看似简单的“加”“减”算术题给出回答。
产业做加法
从冶金机械 “一业独大”,向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做“加法”的是产业。要在“1”之后再加上三个“1”。“1”是冶金机械产业。江油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拥有114家规上工业企业,去年创造296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其中60%来自冶金机械产业。冶金机械一家独大,不只是工业园区,也是整个江油的工业底色。
在成为重要冶金工业基地的同时,江油的空气质量却常年排名靠后。在全国、全省化解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特钢城被逼到角落。
“依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不依赖传统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绵阳市委常委、江油市委书记李江的话折射出县域经济发展普遍遭遇的困境——在确保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处理好放大传统优势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关系。
江油的选择是坚定不移地做加法。要加速从冶金机械“一业独大”向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三大产业”转变。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产业,有序退出采矿、石材产业,强力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人担心,传统产业的优势会不会因此逐渐丧失,而新兴产业只能是空中楼阁。
为了防止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硬着陆”,江油提前谋划产业“接力”。
成立于2004年,靠为二重、东汽配套动叶片起家的六合锻造,于今年4月底收购了一家德国的高端刀具厂,进入日用消费品领域,将产业链从特殊钢原材料,延伸至终端产品。传统优势不仅得以维持,而且放大。
加的三个“1”也开局不错。
以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为例,位于江油工业园区的清香园调味品股份有限公司内,一墙之隔,1828年前中坝酱油古法酿造工艺,与640个大型现代发酵罐相映成趣,投资1000万从瑞士引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即将开工。
今年一季度,江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0.4%,规模工业总产值110.45亿元,技改投资1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7户,总户数达197户。
城市做减法
聚焦青莲镇承载李白文化,增加整个城市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做减法的是城市。
5月6日,江油市青莲镇,从太白碑林的台阶上远眺,满目苍翠。“这边将打造成有鲜明特色的站前广场,那边的桃花山上有望建起诗歌博物馆和主题酒店。”李白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图纸还未定稿,已有来自省外的客商与当地签下数十亿的投资意向书,这让江油市文广新旅局局长蒲永见感到意外。
这是江油城市发展做减法的初步成效。
作为诗人李白的家乡,江油拥有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文化资源,但始终以一种松散零星的姿态摆放各处,并未成为串起城市的红线。城市发展做减法,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江油不再以整个城市来笼统承载李白文化,而是聚焦李白的出生地青莲镇。“减”,是为了更好地“加”。未来,李白文化将放大至诗歌文化,增加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感。未来的青莲镇,不仅有李白纪念馆、太白碑林,还将打造李白文化产业园,举办李白文化旅游节。对江油而言,“李白”的含金量毫无疑问正在增加。
如果说做加法更多需要冲闯的勇气,那么做减法更多需要的则是舍得的智慧。行走在江油城乡,做减法的智慧随处可见。江油提出,遵循“减量、留空、增绿、修复”的原则,注重生态水系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以“精、美、特、新”的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形成综合化的城市业态、差异化的城市文态、山水化的城市形态、景观化的城市生态,追求“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品质。
江油电厂片区1.1万户棚改工程正在启动。当地将把做好旧城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断头路、烂尾楼的“减法”,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不久后,这里的高楼将环绕一片生态绿地。
城市的变化,来自于这座城市人的变化。今年以来,江油市不少部门都接到市委发出的信号:将“洗眼”与“洗脑”相结合,向省内外的先进地区“取经”,跳出江油看江油,全面解放思想。
诗意中国·李白故里·美丽江油,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