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乐山沙湾跑出“加速度”

30.03.2015  16:03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 梁波

  3月26日,晴。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乐(山)沙(湾)大道建设现场,筑路机具的轰鸣声响彻山谷,一条32米宽的路基已经成型,预计今年底前便能主体完工。10多公里外的乐山沙湾不锈钢产业园区,西南不锈钢公司炼钢车间里,连铸线上炉火熊熊、钢水奔流,为冲刺“开门红”开足了马力。

  交通和工业犹如两驾马车,拉动着沙湾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2014年实现了GDP162.5亿元,相当于以乐山市约1/18的人口,完成了约1/8的GDP。除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等重要指标均位列全市前茅,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交通和工业也引领沙湾跑出了转型升级的“加速度”。

  1

  交通篇

  打通瓶颈 构建交通大骨架

  从乐山中心城区出发,经S306线一路向西,到苏稽镇后再折向南,沿苏(稽)沙(湾)路前行不久便到沙湾城区。苏沙路是二级公路,尽管路面平直,但车辆太多有些拥挤。“明年,乐沙大道建成后,通行能力将提升2倍。”沙湾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段叶说,沙湾目前正大力实施“一高速、两纵轴、三链接、四射线、五大桥”的交通发展战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瓶颈。

  A

  建桥筑路

  货车不再穿城过

  沙湾是大文豪郭沫若的故乡,距乐山中心城区约35公里。尽管区位优越,但过去交通并不发达。“一是境内高等级公路比重低,无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是公路主骨架不完善,公路之间连接桥梁少。三是出境通道单一,过分依靠苏沙路。四是干线公路穿越城区,制约城市发展。”段叶话锋一转说,但随着“十二五”交通规划的实施,这些瓶颈正被陆续打破。

  最直观的成绩是2014年底建成的沙湾大渡河一桥。大桥横跨在沙湾城区上游的大渡河上,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全长828米,桥面宽23米,双向四车道。大桥西端连接S103线,东端是正在如火如荼施工的乐沙大道。乐沙大道全长65.7公里,其中沙湾段长15.7公里,与苏沙路、S103线隔河平行相望,于去年2月开工,预计明年6月竣工。

  大渡河西岸的乐沙路、省道103线,和东岸的乐沙大道,便是沙湾公路的“两纵轴”。“‘两纵轴’建成后,沙湾交通将得到极大改观。”段叶说,届时马边、峨边方向的所有过境货车,都将经乐沙大道、沙湾大渡河一桥绕行,目前货车穿城的局面将被终结。而前往乐山肖坝、乐山高新区等地,也更方便快捷。

  B

  打通掣肘

  为产业发展铺路

  除乐沙大道外,沿大渡河还将建设乐沙城际生态大道,其起点为乐山肖坝,经苏稽、水口、罗汉、嘉农等乡镇,止于沙湾沫东坝南段。大道建成后,不仅极大缩短乐山中心城区到沙湾的距离,还将成为一条高品质的旅游生态观光大道,串起沿途的安谷电站库区、郭沫若故居、美女峰等,加快构建“名山-名佛-名人”旅游金三角。

  如果说乐沙大道、乐沙城际生态大道会极大改善市民出行并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新建的嘉(农)燕(岗)路、改建的沙(湾)踏(水)路、即将改建的峨(边)轸(溪)等“三连接”则将解决工业发展的交通瓶颈。以嘉燕路为例,嘉农是不锈钢产业园所在地,企业以前只能通过苏沙路、S103线等绕行到燕岗火车站,嘉燕路建成后距离大为缩短。

  此外,“四射线”、“五大桥”等其他项目也各有分量。比如“四射线”中改建的沙(湾)范(店)公路,竣工通车后将极大改善通行条件,结束范店乡与沙湾区不通客运班车的历史。“交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今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段叶说,目前在建的各项目将继续推进,改建峨轸路、新建王场大桥、新建扬子坝大桥等项目也将启动。

  2

  工业篇

  转型升级创新跑出加速度

  3月24日,沙湾区举行“转型升级年”暨工业发展大会。2014年,全区经济工作呈现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增、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城乡实现统筹发展”的态势。今年,将把握“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工作取向,把加快转型发展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A

  两高引领

  传统产业显活力

  不久前,作为四川唯一上榜企业,四川嘉华水泥总厂因为2014年加快转型升级、追求科学发展成绩卓越,与其他11家一起被中国建材集团授予“六星企业”荣誉称号。“一个窑子,烧出两个天地。”公司总经理雷武斌说,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设备升级、产品研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据介绍,2014年嘉华投资4944万元,实施了立磨循环、余热发电、分解炉扩容等40项技改项目。巨额投入的回报是,这家传统企业实现了产品高端化,普通水泥每吨价格仅约220元时,嘉华生产的特种水泥每吨均价超600元,其中超细油井水泥的售价高达每吨2900元。受益于技改,该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产品畅销海内外20多个油田。

  “新型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产品高端化。”沙湾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徐欣说,作为“三线建设”打下基础的老工业区,沙湾传统工业所占比例超过90%,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形势紧迫,但在“两高”战略引领下,依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2%。

  B

  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见实效

  转型升级还体现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上。在四川西南不锈钢公司,耗资2亿多元的1号酸洗退火炉节能技改项目近日投产。技改使生产线主要骨架、核心零部件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更稳定,能耗更低。”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技改后该生产线每年可节约天然气近600万立方米,节约成本1600多万元。

  类似的技改在沙湾区的7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不胜枚举。同样在西南不锈钢,炼钢厂成立了“GOR炉龄攻关项目组”等,将炉龄从平均120次提高到了160次;轧钢厂成立了“J4边裂攻关项目组”等,使J4钢种边裂率由30%降低到了5%。 而昔日生产民用“大路货”的天华机械制造公司,通过技改成为东方电气、方家山核电站等央企的签约供货商。

  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同时,沙湾还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锈钢产业园内,总投资15亿元的中国西部不锈钢金属综合交易市场一期已建成。该市场分为“八大功能区”、“五大中心”,采用“前店后厂、前店后库”和“就地采购原材料、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先进市场模式,是西部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设施最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最齐备的不锈钢产品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