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转变观念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疑难

12.05.2014  11:35
核心提示:由东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局指导、和讯网及团贷网共同举办的2014中国(东莞)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今日(5月10日)下午在东 莞市康   由东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局指导、和讯网及团贷网共同举办的2014中国(东莞)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今日(5月10日)下午在东 莞市康帝酒店中国厅召开,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小额信贷之父、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讨论?”主题演讲中表示,小微企业作为民间经济力量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和活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微小和小企业融资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如何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杜晓山表示,人们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他指出,小企业不仅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国家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很多企业的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市场信誉并不差。要善于识别好差不同的小微企业,要培育和支持好的和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重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支撑和保障体系。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应相互支持,各自发挥自身作用,形成共赢局面。

政府要成为市场公平的维护者;相关监管当局从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等方面也应体现差异化,解决结构性问题;企业要成为市场竞争的合格者,自身要强身健体,做精、做特、做优、做强,争取做成“百年老店”;金融机构要成为市场繁荣的推动者,要改变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发展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还有利于促进民间金融发展。

报告显示,与2012年的严峻形势相比,2013年小微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是招工难、成本高、融资难、税费高、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内外市场不景气等,经营困局虽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但除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依然处境艰难外,环保、科技等一些新兴行业的小微企业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小微企业主更加适应艰难环境的心态上,还体现在主动转型、政策扶持和融资贷款等各个方面。

杜晓山表示,解决微小和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对于政府和微小和小企业有益,更对金融机构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将会对各方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有助于实现中央“发展普惠制金融”的目标:普遍惠及和包容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中国小企微业的成长和创新;有利于创业和就业,促进民生,缩小收入差距。

杜晓山提到,微小和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带来的社会问题阻碍了微小和小企业发展;削弱了金融业结构多样性;引发社会、经济的不平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微企业作为民间经济力量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和活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的99.6-9%是中小企业,约400多万户;个体经营者数量仅经过注册登记的4000多万,加上未注册的超过1亿。中小企业创造的GDP、进出口额、税收分别占全国的60%、68%和53%,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另有数据(董建岳,金融时报2014、4、21)称:2013年,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4%,创造全国GDP的65%,提供了全国城镇就业岗位的85%,上缴利税占60%。

杜晓山还进一步阐释了为何小微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他解释道,从认识层面看,目前多数大中型商业银行认为小企业的资产和经营质量不高、无信用记录,对其贷款成本高、收益小、风险大,因而在主观上更倾向于支持大中型企业。从实际运营看,商业银行服务小微客户的运营成本提升压力较大,表现在:一是小微企业贷款户均额度小、单笔成本投入大;二是为海量小微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团队、机具和作业成本持续上升;三是为小微金融服务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建设投入较大;四是在新的经济周期中,小微企业风险增加,小微金融资产质量压力增大,由此带来的拨备、核销的成本明显加大。从体制机制层面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还在于银行机构不合理、金融资源的供给与小微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前我国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覆盖率明显偏低。据测算,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不足30%,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不足5%,同发达国家54%的水平相比,我国金融资源供给明显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