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宽松政策下更需理性选择

29.06.2014  04:24

  
  日前,2014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圆满结束,全校共有2702名学生提出申请,最终2204名学生转入新专业,转专业录取率为81.6%。

  秉承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学其所好、学有所长,学校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转专业意愿。宽松的政策将转专业的自主权下放到了学生个人。转还是不转?更需要每个学生认真思考,做出理性选择,规划好人生未来。

   以生为本,为生负责

  “两次机会四个志愿,这在国内高校都不多见。”教务处副处长傅新红说,学校为本科生转专业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机会。

  按学校规定,一二年级本科生有两次转专业的机会,每次可填报两个志愿,只要已修读的必修课成绩原则上全部合格就可以提出申请。教学管理平台实时提供专业申请人数,学生在申请时间内可以随时上网调整志愿。受校区容纳量及专业教学资源限制部分转专业不成功的同学如果愿意转到雅安校区的学院,可向教务处(部)提交书面申请。对于转专业结果不满意的同学还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撤销。

  不仅选择的机会多,学校还为二本专业的优秀学生开通了进入一本专业学习的通道。只要必修课平均成绩排名在专业年级前20%且英语过了四级,就可以提交申请转入一本专业。“高考只是一次考试,二本专业里也有很多优秀学生,”傅新红表示,满足二本优秀学生转入一本专业学习的愿望也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

  为了尽可能满足学生们转专业要求,各学院及三校区教务处(部)老师都付出了辛勤劳动:给学生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电话一接就是40多分钟;为组织三校区1228个学生参加转专业测试,相关学院及教务处(部)老师牺牲了周末休息时间……

  制度是不断完善的。近年来,根据前一年转专业情况,学校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对二本转入一本的同学成绩要求越来越严格,既给二本同学机会,也保障一本同学利益,体现公平;增设第二志愿增加转专业成功率,更大程度满足学生需求;受校区容纳量及专业教学资源限制,对成都校区转入人数进行限制,以确保教学质量;自主研发跨校区转专业系统,让转专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提供各学院、专业在读人数,配合报名系统的动态人数,学生可随时掌握心仪专业的转入人数……

  “一切以学生为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同学们转专业需求是对全体同学负责。”傅新红表示,这才是转专业工作的根本目的。

   盲目跟风,挑战重重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政策让绝大多数同学如愿以偿转入心仪的专业。那么,转专业成功后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从茶学转到金融学专业的张津同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二那年,我平均每天学习12个小时,共学习了27门课程,其中必修课19门。与原专业同学相比,要多修10门课程。”

  除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也是另一项重要挑战。与原寝室相比,转专业学生组成的寝室易缺乏凝聚力,寝室关系更不好处理。寝室关系处理不好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严重的还有可能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

  然而,并非每个申请转专业的同学都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旅游学院一位成绩优秀的女生转入风景园林学院后,无法适应从文科到理工科的大跨度转变,对专业的兴趣也被始终跟不上的课程学习一点点磨没了,满满的自信心备受打击,仅半年后就主动强烈要求转回旅游学院。还有学生转专业后始终处理不好和同学、室友的关系,终日心情抑郁,最终连学业都无法完成。

  “据了解,学生转专业确实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对所谓的热门专业一哄而上,对自己是否适合缺乏冷静思考;有学生选择专业完全遵从家长的意愿,未能主动对自己做专业定位或规划,”傅新红谈到,“甚至有同学已被第一志愿录取还要撤销转专业申请,原因竟然只是想来看看专业测试考些什么题。”

  草率决定带来的苦果只能自己吞下。“我在大学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当年转了专业。”校友刘家强在给师弟师妹的讲座中说道,以此希望同学们对专业的选择不要盲目决定,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才是应该重点关心的。他谈到,“在人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下一步迈出的方向。如果方向找对,每走一步将会带来无限的希望。”

   理性定位,成才关键

  对于此次转专业失败的498名同学来说,这次失败并非是件坏事,也许正好给了自己一个审视自我、认真定位的机会。

  农学院08级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学生于浩澎酷爱计算机,进入大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班主任,坚定地表明想转专业的决心。班主任却要他认真了解本专业的情况再做定夺。刚开始他还不服气,也不甘心。可是渐渐地,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他开始重新认真地思考人生目标。结合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和特长,他发现,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于是重新修正了人生规划和目标。最终,他3年完成学业、提前毕业并成功保送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其实,转专业并非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需要的唯一途径。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双学位教育,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双学位证书拓宽了同学们的就业渠道。

  前不久,省学位办批复同意我校双学位教育的专业调整申请,新增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社会工作、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电气化、木材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和工程管理8个专业为双学位教育专业,同时撤销了6个双学位教育专业。至此,我校开展双学位教育的专业达到21个。今后学校将根据学生修读情况,动态调整双学位教育专业设置,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修读愿望。

  目前,我校双学位在读人数已达1600多人。一些同学在双学位学习中,也展现出不俗实力。2011年,1名法学双学位的同学顺利通过被誉为“天下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考试。在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校内选拔赛上,双学位英语2011级1班的李睿同学取得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华西地区复赛的机会。

  众所周知,选择专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专业选择要与个人定位、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无论选择什么专业,只有多思考、多实践,充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并为此努力,才是成才的关键。

      日前,2014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圆满结束,全校共有2702名学生提出申请,最终2204名学生转入新专业,转专业录取率为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