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河最大车渡码头--阆中河溪车渡码头7月1日停航

17.05.2014  08:36

 

河溪车渡码头。

 

渡船上的工人。

 

码头的乘客上船通道。

  它曾是30万人过往的必经通道,也曾是全省内河最大的车渡码头。然而,伴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如今它已完成历史使命,即将落下帷幕。

  5月15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阆中市地方海事处获悉,随着阆中市嘉陵江三桥即将通车,拥有约35年历史的河溪车渡码头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封航停渡。

  由此,这座承载了当地居民众多回忆的码头,将彻底转向,步入历史的“博物馆”……

   停运封航

  码头“舵主”:船将变卖 人员安置正协商

  四川阆中嘉陵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德洪,是河西车渡码头的现任“掌舵人”。7月1日,河溪车渡码头停运封渡,将由他亲手送进历史“博物馆”。高德洪称,这两天,他正忙着四处奔走,商量解决码头停运后的处理工作。

  高德洪介绍,河溪车渡码头是四川省挂牌监控的内河最大车渡码头,但在上世纪60年代,这里还只是一处客运渡口,属于阆中养路段。那时候两岸的路人过江免费,渡口两边还是缰绳带动的小船;直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通往县城的班车在这一带乡镇开通,河溪渡口增设了车渡业务。“当年的渡船没有动力,全靠人拉。”高德洪解释,所谓人拉,即船工们以连接两岸的篾绳助力,在渡船上行走,带动船只游动。

  “那时车子很少,一天最多碰到三四辆,而且多数还是拖拉机。”高德洪说,随后车辆逐渐增多,河溪渡口启动了夜航,让河溪车渡码头成为24小时运行的全天候车渡码头。同时,渡船也多次更换升级,增大了马力。如今码头处的两艘主力渡船,都是2009年买回来的,分别为63马力和100马力,前者一次可载6辆小车,后者一次可载10辆小车。这两艘渡船采取对开方式,每日需要来回两岸约20多趟,“最多时,一天可发送上千辆车,乘客达到万人以上”。

  高德洪介绍,除此之外,作为特殊“水上公路”,河溪车渡码头在安全监管方面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创造了30年无重大安全事故的纪录。

  高德洪说,如今,河溪车渡码头即将封航停运,按照目前的初步打算,停航以后,公司将会对两艘渡船予以资产清算变卖,相关工作人员的安置工作,正在与政府进行协商处理。

   集体回忆

  渡船员工:码头停运出去试着找工作

  5月15日,河溪码头。天气清爽,伴有微风。

  邓吉良戴上墨镜,双手叉腰站立在江边,关注着河面。作为河溪车渡码头的安全员,19年来,这是邓吉良经常保持的姿势。码头下游不到1公里处,正在建设的嘉陵江三桥横跨嘉陵江两侧,已进入最后扫尾工作。工地上切割机的声音随风传来,与河面渡船的马达相互混合,场景极度热闹,又夹杂着一丝落寞。

  “还有45天,就结束了。”或是常年风吹日晒,邓吉良的嗓音有些沙哑。摘掉了墨镜,他转身看着记者,“我们都晓得,桥建好了,渡口该停了”。

  1994年9月10日,是邓吉良在河溪车渡码头工作的第一天。“职位是水手,刚来就跟着渡船,在两岸来回转。”邓吉良回忆,那时他只有19岁,虽然柴油马达经常充斥在耳边,但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如今19年过去了,邓吉良的职位虽几经变动,但始终却一直留在码头。邓吉良说,这些年码头成了他的家,两岸过往的乘客也大多熟悉,“老婆和儿子,也都住在岸边”。

  码头即将停运封渡,邓吉良称,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已曾多次听闻,只是真到了这一刻,心里却非常不舍。“风吹雨淋10多年,听惯了马达声,不晓得突然没了,会不会睡不着。

  邓吉良说,一旦码头停运,就意味着自己即将面临失业,对此他十分关注,“不晓得政府咋安排,现在没啥想法,只能先走一步算一步”。

  邓吉良称,距离7月1日停运封渡还有一段时间,接下来,他打算继续留在码头,“等把最后一趟船发了,就出去走走,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

   码头商贩:十几年来靠它挣点养老钱

  与邓吉良的想法一样,吕云会最近也在盘算着码头停运后的工作。这些年来,河溪车渡码头的迎来送往,间接导致河岸两边的杂货铺逐渐汇聚。吕云会,正是其中最早入驻的一位商家。

  坐在一间由彩钢搭建的雨棚下,吕云会正端着饭碗,逗弄着自己的孙女。“晓得啥时关哟,先捱一段时间再说。”吕云会回忆,她是在17年前搬到码头旁边,“最开始只卖锅盔,生意不错”。其后,码头的客流不断增长,她又陆续兼卖了一些泡面饮料和茶叶蛋。

  “糊口是没问题,家里也勉强能照顾着。”吕云会说,虽然儿女如今已成家立业,但她却依然不愿放弃这份营生,“十几年了,还是指望靠它挣点养老钱,把自己养活”。

  吕云会说,但如果码头停运,她也已经做好打算,“只能换个地方重头再来,反正不会饿着”。

   过往乘客:虽有不舍但希望桥早通车

  河溪车渡码头,连接阆中古城与河溪、水观、洪山等20多个乡镇,是两岸30多万人过往的必经之处。据不完全统计,每天经过这里的车流量基本维持在600辆左右,乘客人数更是达到3000人以上。

  廖周志是众多乘客中的一员,每天凌晨他需要骑着摩托通过码头,将地里种的蔬菜送到阆中古城,傍晚再折返家中。“这些年都是一样,除非碰到了汛期,码头临时封渡”。

  谈及码头停运,廖周志表示多少有些不舍,“毕竟从我记事开始,就一直从这儿坐船过河”。廖周志称,在自己眼中,这里已经不仅只是一处码头,更多时候还意味着他每天在途中的一处休息场所,“只要到这儿就感觉亲切,离家不远了。

  然而,如今嘉陵江三桥即将通车,廖周志说,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坐船通过码头前往古城,他单程大概需要半个多小时。“桥建成后,时间至少缩短一半左右,而且还可以免费通过”。

  廖周志称,两者相较之下,虽然对码头有些不舍,但他更希望嘉陵江三桥早日通车。

  原标题: 阆中河溪车渡码头7月1日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