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检 放权别放水

21.05.2014  11:20

□ 胡立彪

公安部和质检总局5月16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试行非营运轿车6年内免检、推行机动车异地检验、全面推进检验机构社会化、加强检验监督管理、强化违规违法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新举措。对于这一车检新政,舆论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简政放权。

简政,当然是针对当前车检既繁且烦的现状而言的。车检手续繁琐,去检一次车没有一天的时间下不来。费时费力的同时,还要忍受工作人员的冷漠态度和故意刁难。事繁心烦之下,车检就背上了劳民伤财的恶名。而放权,则直指制造了繁、烦现状的制度根源。以往车检机构要么官办,要么与相关部门存在各种利益关联,形成市场垄断格局。垄断之下,权力就找到了寻租的机会。于是,无论车辆是否有问题,只要肯花钱,就能过关。正是由于车检与利益挂钩,催生了黄牛党及其他代办车检服务。车检市场俨然成了暗藏各种潜规则的黑市。

对于这种现状,有评论指出,车检机构门难进、脸难看,全民意识薄弱,固然是个大问题,但车检流于形式、纯粹走过场,甚至花钱买关,以致完全失去汽车年检应有的保障车辆安全性的作用,才是很多人呼吁车检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因。因此相比于简化审批流程的简政诉求,人们对通过改革彻底消除车检垄断的放权期待更强烈。

可喜的是,我们从《意见》中看到了政府部门破除垄断的决心。《意见》明确,全面推进检验机构社会化,公安、质量监督等政府部门及下属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一律不得举办检验机构,公安民警、质量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检验机构经营。2014年9月30日前,各级公安、质量监督部门要进行自查清理,对已经开办、参与或变相参与经营的,要立即停办、彻底脱钩或者退出投资、依法清退转让股份。《意见》不仅制定了政府部门与车检机构彻底脱钩的时间表,而且还进一步降低车检机构的申请门槛,同时对检验机构审批程序加以规范,减少主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地压缩寻租空间。因此可以预计,车检市场的开放,将吸引更多的竞争者参与进来,大大提高车检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车检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没错,取消和下放权力也是必行之举,但放权不等于放水,政府部门对车检绝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这才是应有的态度。有人说,车检新政对政府来说不能是远离尘世的单程票,车检交给市场,市场能否做到对它的有效管理,这里大概没有斩钉截铁的回答。中国各类市场都经常情不自禁地冒出一些潜规则,车检市场化后会不会同时形同虚设化,这个问号大概不是虚的。人们希望政府退出车检领域的利益分配,但并不愿意政府对车检真的彻底大撒把。经过改革,既便民利民,遏制住相关人员的寻租空间,最终保证车轮上的安全,才是我们更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意见》对放权之后可能出现的放水现象有所预估,因此特别强调对车检机构的服务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强调检验机构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在检验合格标志上标明检验机构名称,体现责任的可追溯性。对发生死亡交通事故的,严格倒查机动车检验情况,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违纪问题;另一方面,转变监督管理模式,2015年1月1日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全部撤回派驻检验机构的民警,减少检车人为因素,通过远程审核、现场抽查、档案复核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与此同时,加强检测数据监管,全国统一应用机动车检验监督管理系统,实现车辆外观、重点检验项目照片、检验过程视频,检验人员姓名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存储和传输,以及检测结果的自动核查比对,提升监管效能。

汽车安全事关重大,车检的特殊性决定其不容儿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简政放权,再辅以有效的监管,让所有车主从车检中受益,这才是车检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