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雷锋”系列报道之二: 以梦为马  青葱年华绽异彩

17.03.2015  21:37

编者按:

  有人说“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但是到了学校,他就不走了。雷锋的形象已经不再被定格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雷锋精神也超越了时代得以流传。雷锋已成为一种精神引领,奉献、敬业、坚强、乐观、勤俭、进取……“新时期雷锋”为雷锋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雷锋那样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奉献精神和坚强意志的青年朋友为之不懈奋斗。本期让我们走近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康森,用文字记录他以梦为马自强不息的绚烂青春。

 



(2014年7月,康森在巴中市巴州区瑶玲村小学支教间隙,和孩子们玩耍的情景)

  不到1.7米的个子,挎着单肩包,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这是西华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四学生康森给人的第一印象。笑,是康森对生活的基本态度。面对窘迫的家境,他笑着走进工地搬砖;面对纷繁的大学生活,他笑着参加各种实践;面对乡村小学落后的条件,他笑着克服困难将爱播撒;面对激烈的竞争,他笑着勤学苦练脱颖而出。

  四川省“中国梦•四川梦.我的梦”演讲比赛中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宏村•阿菊》第三届“夏青杯”朗诵比赛中铜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四川省高校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中国第九届《德艺双馨》全国文艺展示活动朗诵组银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届《宏村•阿菊》“夏青杯”朗诵铜奖……四年执着追梦,康森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绘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大学画卷。

  怀揣梦想  农家娃闯入艺术殿堂

  康森出身农家,是山西临汾人。“小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当老师,当警察,当军人,都是三分钟热情。直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那一刻,一种强烈的想法从脑海中迸出——当主持人。“康森说,开幕式上,主持人大气庄重,声音时而铿锵时而激昂,令人热血沸腾。

  自那以后,康森深深得迷上了播音主持。奥运会盛事持续了多少天,他就守着电视机前听了多少天、模仿了多少天。他知道,是新闻传播的巨大魅力让中国此刻的骄傲荣光得以与世界分享,是媒体人“长枪短炮”冲锋在前,倾力幕后,让世界目光聚焦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聚焦北京,聚焦中国。

  康森彻头彻尾的行动派,有了梦想,立即行动起来。他背上行囊,独自来到临汾市学习新闻与播音。找学校、租房子、每日三餐,事无巨细,都得自己置操办,那一年他只有16岁。租房是他追梦路上遇到的第一个麻烦,刚开始租不到便宜的房子,只能借宿同学家,好不容易找到房子,由于囊中羞涩,只能住进没有任何家用电器的小房间。逼仄的甬道,空气不流通,八月三伏天,小屋热得如蒸笼,睡在床上犹如“铁板烧”。
尽管环境如此困厄,康森依旧笑着面对。从最简单的拼音发音,到气息运用,再到语言表达,他进入了疯狂学习的周期。白天,在学校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一字一句学习;晚上,回到小屋,他反复练习。

  艺考场上,为了给家里减少负担,他穿着从批发市场买来的西装上场。没有名牌服装,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轿车接送,甚至没有人陪考,康森却凭着过硬的专业积累和临场表现,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康森成功考入西华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

  高考结束后,为了更充分了解媒体行业,康森毛遂自荐,到县电视台当起了实习生。初涉社会,作为实习生,他谦虚沉着。除了新闻文稿、拍摄的学习,他还会主动承担起“勤务”工作:给老师们烧水、打扫卫生。自然,他成了每天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个。短暂的实习经历让他收获了朋友、知识、成长和历练。
实习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不是不想继续实习,而是更加严峻的困难摆在面前。”由于走艺考路线,开销相对较大,而康森的家境并不富裕。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懂事的康森走进工地当起了小工,小小的身躯扛起沉重的水泥桶子、砖块,给师傅们打下手,每天辛苦劳作10个小时以上。“挣得不多,每天只有50元,但我依然坚持,直到开学。”他说得风淡云轻。

   扬帆起航    四年拼搏换来硕果累累

    进入大学后,康森更是半点不敢放松,“大学时藏龙卧虎之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不停付出不停努力,才会有更多收获。”每天清晨,康森准时出现在飞扬广场,练习吐字、走台、仪态;课堂上,他全神贯注记下每一个知识点;闲暇时,他穿梭在大大小小的针对性舞台上,抓住每一次机会展现自己提升自己。

  自信是媒体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而康森初次登台演讲,紧张得汗水连连,湿透了衣衫。为了克服怯场心理,康森制订了一系列魔鬼训练计划,不仅屡屡出现在各类演讲比赛舞台上,甚至到公园、广场、公交车上展开即兴演讲。“刚开始有人不理解,甚至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但我只知道自己必须站在人群中,必须字正腔圆地演讲,只有不断练习不断实践,才能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康森说,这些经历让他的演讲水平迅猛提升。

  追梦路上,高昂的学费成了康森的“心头重担”。学院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后,积极为他申请国家助学金,缓解“燃眉之急”,院上领导、班主任也时时关怀和照顾这个“懂事的乖娃娃”。“自从受到国家政策的帮助,他学习实践更加刻苦认真,下了更多的功夫。”班主任钟华丽老师对这位“得意门生”不掩喜爱之情。

  除了专业历练,康森还十分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他努力将时间“拉长”,英语广场、自习室、图书馆,他左右奔袭,用心积淀。四年来,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多次获得特等奖学金,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他精力很旺盛,我们都很佩服他。”相处三年的同窗这样评价。为了能让自己提早投入媒体工作岗位,大三上学期,康森毛遂自荐进入南充市人民广播电台实习。“与曾经的浅尝辄止不同,现在更需要深入学习了解。”康森说,他将比平时更努力更拼命,为毕业后投入媒体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种太阳    山村支教传递爱与希望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2013年,巴中市摇铃村第十小学的课堂上,康森和班里的留守儿童唱起了童谣《种太阳》。大学四年,除了活跃在大学校园,康森的身影还出现在多所农村小学,“支教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意义。

  这次支教,一个名叫艳艳的小姑娘引起康森的注意:她是班里的好学生,获得过“最懂事同学”的鼓励奖状,但由于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不得不寄人篱下,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艳艳成为了班里最内向的姑娘。为了能让艳艳释然,也为了能让她快乐地学习,康森陪伴艳艳回家,与她的亲戚交流,和艳艳真诚开心地聊天。他的善意温情让孤僻的艳艳卸下防备,一次又一次的开心大笑。

  从那之后,艳艳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渐渐地,开始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支教结束时,艳艳悄悄的画了一张画,写上康森的名字,送给他。直到现在,这幅画还在康森的日记本里存放着。他知道,因为爱与希望,另一个正在生长的梦想,要好好呵护。

  在康森的日记本里,同样收藏的,还有2012年去南充市嘉陵区移山乡塔子山村小学支教时,那里小朋友亲手制作的纸鹤和剪纸。“他们都是天使,需要呵护,也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

  到贫困地区支教的时间虽短,但那点点滴滴都让康森深深地触动着——他为孩子们每天到学校第一件事是洗掉脚上的泥土而心酸,为孩子们自己背米到学校蒸饭、中午只能趴在课桌上睡午觉而心疼,也为放弃大好前途坚守山区的老师而感动,为孩子们脸上总是挂满笑容而动容。在这两次支教的日子里,他白天教孩子们语文习题,晚上就写新闻稿,空闲时主动家访,只为了解到更多孩子具体的家庭情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康森的志愿服务还在持续。课余时间,他主动申请走进南充市顺庆区华凤二小,对口帮扶那里的孩子,给他们捐赠衣物和代课。他明白,这只是开始,点燃希望和梦想才是目的。“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别人感受到爱的存在,相信美好。”在成长的路上,他始终坚持、坚毅、坚韧,且行且珍惜。他说,“但凡力所能及我必倾尽全力,自己是渺小的,但希望这点星星之火能够点亮更多的梦想,灿烂星空。

 

  “人生无极限。”康森将座右铭镌刻心间。学习上刻苦,舞台上绽放,支教中播种爱与希望。一路走来,社会、学校、老师、同学给予的帮助,让他内心升腾起火热的温度勇毅前行。他说,“因为上帝给我机会,让我争取拥有。所谓成长,所谓青春,不就是那股子热血和拼尽全力?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过:“一个媒体人最重要的就是‘良知’,‘良’是道德良心,‘知’是社会知识,有良心没知识,有劲使不上,有知识没良心,那就太可怕了!”康森用学习丰满羽翼,用善良充盈心灵,新闻梦因公益梦而充满灵魂,公益梦因新闻梦而愈加沉重!他正渐渐成长—关注社会,学会思考,关注人心,感受温情。他得到爱,回报爱;付出爱,收获爱。

——笔者后记

 

责任编辑: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