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红星路路口节点白天不施工 采用小噪音设备

12.10.2015  10:35

  改造后的新南门大桥(复兴桥)鸟瞰图。

  从10月13日开始,红星路改造将进入道路主体施工阶段。据了解,此次改造包含:道路改造工程、桥梁改造、交安设施工程、人行道铺装、景观节点打造、绿化照明、电力线下地、迁改以及相应的市政配套工程等。改造工期为4个多月,明年春节前完工。改造后,呈现在市民面前的将是一条双向8车道、时速60公里的城市主干道,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雨水花园、飞星路灯等美丽景观。

  期待是期待,不过一些市民更担心施工过程中对出行造成不便或影响。成都交投集团路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使红星路改造项目在确保道路通行能力的前提下顺利实施,他们将利用多种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交通影响,并采取大量便民利民措施。

  少干扰

  施工分3次打围 路口节点白天不施工

  此次施工第一个创新点在于,项目施工总体安排为分3次打围,第一次为道路两边打围施工,中央留17米宽保障施工期通行,第一次打围施工时间为今年10月13日-12月10日;然后再施工中央17米,该区域分东、西两侧分别打围施工,第二次打围施工时间为今年12月11日-12月30日,第三次打围施工时间为今年 12 月 31日-2016年2月28日。

  该负责人说,采取三次打围的手段,能够使每次打围工作面更小,减少施工作业对交通的影响,让施工期尽量保持4个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此外,打围期间还将为沿线社区、商家开放专门出入通道,方便市民出入。

  不仅如此,针对路口节点施工,将采取白天不施工,晚上抓紧施工的施工作业方式。白天对施工区域采取加盖钢板的方式保证通行,尽量减少施工的交通干扰。在主要路口增加交通协管员,引导交通,提升道路节点通行能力。

  控噪音

  采用噪音小的设备 噪音控制规定值

  该负责人说,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尽量降低或减少噪音的产生,施工中将把噪音控制在规定值内,并采用机况较好,噪音较小、较新的设备。对噪音较大的作业(如混凝土的破碎产生的噪音等)控制在7.00-22.00时间内进行。

  在施工期间,公司将与周边社区合作,开展共建文明活动,降低施工噪音及控制光污染,努力作到施工不扰民。

  阻扬尘

  进出车辆禁止带泥上路 成立专业保洁小组

  一想到施工工地,不少人脑海里想到的就是漫天的扬尘或是满地的泥浆。然而,这些场景都不会在此次施工中出现。

  据介绍,在此次改造中,车行道、人行道、材料堆场等有作业活动的地点全部使用混凝土硬化处理,需坚实、平整,有良好视野,雨季不积水,出入口及通道畅通,并在必要处设置安全标志,每天设专人洒水清扫干净。进出车辆必须经冲洗机冲洗后方可离开,防止车辆带泥上路。

  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在规定值内,对场地的清扫必须洒水后进行,严禁高处向下投掷垃圾,搬运细小粉末材料必须轻拿轻放,对作业时易产生扬尘的场所必须设置操作间,防止扬尘扩散,对堆放的土方或易吹动产生扬尘的土方必须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防止产生扬尘飞扬。

  除此之外,还将设立专业保洁小组,专门负责沿线场外、场内的卫生清扫、围挡清理、现场安全警示标志(水码、防撞筒、锥形筒等)的整理,堆码等工作。项目部将安排洒水车两辆,负责沿线道路洒水降尘、冲洗及施工供水等。

  保安全

  隔离危险工作区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那么,施工过程如何保障市民的安全呢?记者了解到,凡有可能发生块体或物品掉落、弹出、飞溅以及其他伤害物的区域均设置安全防护措施进行隔离,以保护其他人员的安全。

  此外,现场围档高度及材料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并对围档张贴公益广告进行美化,在大门口设置企业名称及“五牌一图”,在大门边、各施工作业段挂设安民告示牌。

  对于临时占道施工的,将提前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水码、防撞筒、锥形筒等)。

  据了解,施工现场由于用电设备种类多、电容量大、工作环境不固定、露天作业、临时使用的特点,触电伤亡事故被建设部列为建筑施工企业四大伤害之一。因此,加强临时用电管理,按照规范用电,是保证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此次红星路改造,用电采用TN-S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电器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零线接地的接零保护系统),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要求设置,保障施工安全。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元玲

  成都交投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