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大王”勇闯通信铁塔“蓝海”
一辈子搞创新
□本报记者 朱雪黎
人物名片
代明生,48岁,中江人,德阳市恒达灯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20多年前,还只是一名机修工人的他,怀揣着仅有的1800元,开启创业路。靠着“一辈子搞创新”的劲头,如今,他成为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路灯大王”。去年,公司年产值近亿元,灯杆产品已升级到第四代。
“事恒必达,业明则生。”2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中江县的恒达灯具制造有限公司,迎面而来的一条标语,透出公司独特的文化。随后的采访几次被电话和来访者打断,代明生太忙了。
代明生的办公室随时备着工作服,“没事就喜欢到车间折腾”也是他创业成功的秘诀。
1987年,刚满19岁的代明生从农村来到中江县凯江丝绸厂,当上了机修工。平日里爱琢磨的他老跟着厂里的工程师们学习机电技术,很快就当上了技术科科长。好日子不长,随着丝绸厂破产改制,1992年,代明生下岗了,和朋友一起在外承包小工程。“什么都干,吃了不少苦。”1995年,代明生开始接触路灯安装,从中看到市场商机,萌生了自己搞生产的念头。
为偷师学艺,代明生专程赶到江苏,在一家曾有业务来往的灯杆厂打工几个月。“技术很简单,但设备太贵了。”回到中江创业时,代明生只有1800元,只够买一台电焊机。但要生产当时流行的水泥杆路灯弯臂,需要弯曲钢管的专业设备,每台要投资20万元-30万元。
钱不够,创新来“凑”。为降低成本,一向喜欢发明创造的代明生用土办法,炮制出简易的卷叶机来代替。“与专业设备比,卷叶机成本只有1/10,效率也只有1/10,但起码能生产。”靠着不懈努力,一年后,代明生在绵阳安县秀水镇赚到了“第一桶金”。以此为起点,他们随后拿下了周边多个乡镇的灯杆弯臂业务,并由此一步步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近20年来,国内路灯行业迎来一次次变革。从最初的水泥杆路灯,到锥形钢管路灯,再到后来的组合灯具、LED集成式路灯。如今,代明生的路灯发展到第四代。“我们的产品很多都是自主创新而来,如今公司已取得近百项专利。”“今年,我们又有新动作。”他透露,2016年除了紧跟“智慧城市”潮流,生产推广集成式LED路灯等产品外,公司还将转型,勇闯4G通信铁塔这片“蓝海”。
【新年愿望】
生产“德阳造”通信铁塔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四川要造10万座通信铁塔,总投资200亿元。德阳企业能否从中分一杯羹?今年,我希望德阳能组建产业联盟,聚集灯具厂、电池厂、电线厂等德阳企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让“德阳造”通信铁塔遍布四川,乃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