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脚步铿锵 ——脱贫攻坚的乐至模式
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入社到户,整齐划一的种植基地连片成势,配套齐全的新村聚居点加紧建设……近日,记者走进乐至县,一幅脱贫攻坚、致富奔康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乐至突出“路、水、产业、民居、增收”着力重点,从最贫困、最落后的贫困村入手,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扶贫等16个扶贫专项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乐至实际、百姓欢迎的脱贫路子。
提升帮扶实效
瞄准扶贫对象拔穷根
乐至县东山镇凤凰村第一书记李建军上任第一天,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收集民情民意,了解村情村貌,“山水秀美,可以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大有希望。”
综合分析论证后,李建军勾画出全村扶贫蓝图,制定了以打造凤凰山棉花湖风景区为“一个核心”,以治水、修路为“两个基础”,以风景名胜区、产业新村、文明新村为“三个打造”的“123”扶贫工作方案,一时间掀起了凤凰村脱贫致富的热潮。
第一书记身先士卒,党员干部也没闲着,他们主动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为脱贫致富想法子、找路子。
帮扶干部熊永春,经多方努力,成功帮助双目失明的“穷亲”田云国发展起生猪养殖,预计一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
中天镇联合村1组村民唐明,在县卫计局下派第一书记刘泽民的帮助下,自建3亩多虾田发展水产养殖,仅3个月时间就收回大半成本。
本着“群众缺什么就扶什么”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乐至县精准锁定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并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同时,实施县直部门包村挂组、机关干部包组挂户,确保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干部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推动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目前,75个驻村帮扶工作组、7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75名农技员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153个帮扶部门(单位)挂钩75个贫困村,4700余名市、县、乡机关干部与1.55万户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全面疏通了驻村帮扶解困“精准滴灌”的通道。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脱贫攻坚支撑力
过去的半年里,让乐至县双碑村村民倪邦成感到最为高兴的事便是走了几十年的烂泥巴路终于变成了水泥路,“现在下雨天出去串门户脚也不粘泥了。”
而在几个月前,门口的路还一直是倪邦成一家的心病。倪邦成指着院子外足有一米多高的田坎告诉记者,以前的路是从田坎上开出来的一个斜坡,不仅不好走,遇上雨天路滑还要摔跤,“现在修成了水泥路,不仅出门方便了,我发展养殖业也有盼头了。”
路不通,产业自然也发展不起来。为了打掉双碑村脱贫奔小康的拦路虎,自双碑村纳入乐至县2016年精准脱贫攻坚计划后,基础设施建设便成为该村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年初,宝林镇在2015年已修建2.65公里通村道路的基础上,投资313.2万元,迅速启动了该村入户入院路建设以及院落整治工作。
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推动下,经过两个多月的抢工,如今的双碑村已经焕然一新:17.1公里的入院入户路宽敞平坦,482户住家院落完成整治,干净整洁,村民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心……
而这只是乐至实施基础设施扶贫的一个缩影。
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幸福美丽新村将实现扶贫村全覆盖”要求,以及75个扶贫村的路、水、业、房和公共服务扶贫规划,乐至将解决扶贫村行路难、饮水难、居住条件差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突出以“片”为单位,打破乡、村、组界限,配套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多个规划的科学统筹。
截至目前,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已完成0.85亿元,建成农村道路56公里,水利设施129处,新解决600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新村聚居点120个,新改建房屋42户,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治理、农网改造、电子商务等扶贫计划全面启动。
推动产业引领
激活精准脱贫源头水
龙门乡金鼓村村民杨均家里,这段时间正筹划着修建新的羊圈,他想趁着当下的好政策,在已有的16只种羊和10多只幼崽基础上,将黑山羊的养殖规模再扩大一些。
“以前就只能种地耕田,一年的收入也就千把块钱。”杨均说,“现在政府指导大伙儿发展黑山羊,不仅通过‘送羊返羊’的模式免费发放种羊,全程提供技术服务,还给每只羊买了保险,这可是给我发展养殖业带来了机遇。”
没有增收产业,脱贫就是一句空话。
龙门乡副乡长唐伟告诉记者,传统农业将农民束缚在田地上,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乐至一改流转土地的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实施了“幸福喜羊羊”精准脱贫“3+1”工程,变“输血”为“造血”,形成了产业循环发展的良性机制。
“‘幸福喜羊羊’实际上就是送羊返羊—返羊再帮扶的模式。”唐伟介绍,乐至根据贫困户实际,为每户帮扶对象送去3只小母羊,一年产崽后,帮扶户则按照事先的约定返还3只母羊,继续用于下一周期的扶贫帮扶。“通过项目循环实施,不断扩大帮扶资金和帮扶对象,同时也完成了村民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提高了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目前,“喜羊羊”工程已累计投入资金250余万元,实现全县75个贫困村全覆盖和420户精准扶贫对象受益,真正做到了产业扶贫精准到村到户。
与此同时,乐至准确把握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需求,根据全县扶贫村产业发展规划,分类实施产业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已引导龙门乡金鼓村等贫困村发展蔬菜、林果、畜禽等脱贫产业,建成种植基地1700余亩,补助生猪、山羊、小家禽等良种幼仔5.2万头(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7户,扶贫村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人均增收高于全县7个百分点。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汤斌 许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