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扎根藏区终不悔 不辞长做石渠人
编前: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表扬2018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附属医院党办副主任、石渠县新荣乡贡考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开铖获评2018年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一篇他的扶贫日记,让我们了解他扶贫路上的故事。
2017年12月24日清晨,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玉树巴塘机场,随后汽车驶出玉树市区,一头扎进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此时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一天最高温都在零下十度。接连下了几场大雪,路上积起十多公分厚的雪。汽车一路蜿蜒上行,海拔逐渐提升,在接连拐弯、翻山后,下午2点,我们终于到达海拔4200米的石渠县城。此时,这里的氧气含量是一年之中最低的时刻,同行的5人中,有4人出现高原反应,而我感觉脑袋头上好像顶了一个厚重的钢盔,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这便是我的初体验。
我所在的新荣乡地处县城东部群山环抱的小山谷中,是一个雅砻江畔、太阳湖边的小集镇。乡上除了乡政府、卫生院、中心小学三座小楼外,就只有几个小卖部,一二百户藏式民居散落在四周,准确地说这更像内地的一个小村庄。甘孜州发改委2016年援建的一栋红白色三层小楼便是乡上主要的办公区和宿舍区。小楼后面,一片长满野草的院子北边,是建于90年代的老乡政府办公楼,因为年久失修,老屋损坏严重,只有最东端的两间住了两个新分来的年轻人,而我,即将入住成为他们的邻居。
虽然在来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房间里一张床、一把椅子和一张带电炉的桌子和杂物的陈设还是让我有点意外。在这儿,生活用水要到屋外院子中间的钢管井中去压,厕所是离房间一百多米远的公共旱厕。天色渐渐暗下来,室外温度也降到了零下20度左右,在这样寒冷的空气中,铺床整理,这样简单的活计,足足花费了两个小时。
每一个早晨和黄昏,当我散步在太阳湖畔,远望雪山之巅,总是不经意间地翘首东望,因为那里是成都的方向,也是家的方向。千年唐蕃古道的历史吟唱和脱贫攻坚的现实挑战在脑海交织,我总忍不住想起毛主席的诗词:“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走村入户
瀚海阑干百丈冰
春节过后,再回石渠,我慢慢熟悉工作。每天上县开会、布置工作、走村入户、访贫悯孤、接待群众、排解纠纷、与寺庙僧侣谈心谈话、在农民夜校为藏族群众宣传讲解等等,点点滴滴构是新的工作内容,在逐渐熟悉的过程中,我也开始思考如何上手开展扶贫工作,基层党建、产业扶贫、排忧解困、政策宣传、感恩教育,这是组织交给我们的五大任务。
新荣乡全乡面积1400平方公里,辖6个村,户籍居民4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79户1201人,接近全乡1/3。放牧是当地居民主要的谋生手段,牦牛是主要的畜种,但老百姓惜杀惜售,养的牛羊一般很少杀来吃或者售卖。村民们基本已经搬进了新修的定居点,但是房屋一般都很矮小,功能格局和帐篷差不多。这里的普通藏族老百姓收入水平低,许多贫困户收入主要靠低保、草补等政府政策性资金,解决基本温饱。随着走访的深入,我见识得越来越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案例,也为当地藏族老百姓的贫困生活境遇而深深的触动。
在石渠县,除了包虫病、肺结核、乙肝、骨骼畸形等重症,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儿童生长发育疾病、皮肤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更是比比皆是。据初步调查估计,在新荣乡每个贫困户家中基本上都有一个以上的患者需要得到救治帮助,重症患者更不在少数。在走村入户中,当看到一双双望向我的纯净眼睛时,他们不再是统计数据,不再留于纸面,我除了震撼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诉说的心情,我恨不得马上把他们送到医院接受应有的诊治。
严峻的健康扶贫任务,再加上语言不通,新工作环境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不同,以及和当地干部同事间的配合等等,给我的新岗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的扶贫工作,该从哪里切入呢?
手术后 刘开铖与曲吉一家在新荣
不破穷根誓不还
因为我来自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帮助患病的贫困户成为了我的主要工作任务。医疗扶贫成为了我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这其中,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对先天残疾儿童小曲吉的救治过程。
2018年3月初,我来到贫困户丁珍成里家,了解到长子曲吉从出生时起就患有右踝关节先天畸形,因为不能行走,11岁的曲吉只上了几天学便辍学在家。了解了情况后,我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首席专家,骨科主任李开南教授联系。我把曲吉带到县医院做了初步检查,把结果发回医院经专家研究,再判断是否有治疗的可能。
就在联系检查期间,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对口帮扶石渠县人民医院的传帮带医疗队也正好来到了县上,了解到乡上缺医少药的现状,医疗队把到达石渠后的首场关怀义诊放到新荣乡。2018年3月11日,由医院党委书记孟晖带队,来自不同专业的十多名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了乡上,为村民们开展了一场扶贫送温暖义诊活动。各村牧民及定居点的老乡们扶老携幼,早早的来到了乡卫生院,把小小的乡卫生院围得水泄不通。从上午10:30到下午15:00,专家们马不停蹄地为400余名牧民群众进行了免费体检、发放免费药物价值2000余元,建议转院治疗50余人次。许多生了病从来没有到医院看过的老乡们,在这次义诊中首次得知了自己病情的真实情况。
活动间歇,影像学专家段玉梅老师亲自为小曲吉做检查。3月,我与村干部、曲吉和曲吉父亲一起到县医院做了正侧位照片检查照片检查、CT三维成像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曲吉的病情有手术矫正治疗的可能性,但是治疗费用预估要好几万。我将这个情况进行了汇报,领导当即表示,只要有治愈的可能,就一定想方设法都要把曲吉治好。
我立即着手联系曲吉去成都治疗的事情,曲吉的家长也表示了极大的治疗意愿。6月9日,医疗专家组在新荣乡开展的第二场大型义诊。医院骨二科主任兰海教授对曲吉的病情做一个全面的实地评估。经过仔细诊查和评估后,兰教授再次确定了手术指征,认为手术矫正治愈的可能性较大。
7月初,我带着小曲吉、小曲吉的父亲以及他会说汉语的外公直奔成都。手术和康复治疗时间较长,为了方便曲吉父亲和外公的陪同,我们在医院找到了一间进修生宿舍,为一家人找到一个落脚点。曲吉经过术前检查、专家会诊、身体全面检查,8月3日进行了手术顺,李开南教授为曲吉安置了一套定做的外固定支架,通过支架牵引固定,达到外部矫正的效果。
住院期间,淳朴善良的一家人和周围的人相处的非常愉快,也得到了大家的极大关爱,医院同事们听说了小曲吉故事的,都热心捐钱捐物。八月中旬,我们返回了石渠。目前,曲吉右脚手术矫正成功,能正常行走了。
像这样的医疗救治案例还有很多。工作中,我了解到对于石渠这种深度贫苦地区的贫困户来说,困扰他们的不是医疗费,按照国家政策,贫困户住院治疗其实花不了什么钱,困扰他们的是从家里到医院的交通费、住院期间的生活费、住院期间的照料家庭等等,而解决这些难题,正是我们这些扶贫干部的任务和使命。
除了直接的医疗救助以外,2018年,我还根据石渠县骨骼畸形疾病高发的现状,积极开展调研,撰写了《关于开展石渠县肢体骨骼畸形残疾贫困患者专项救治工作的报告》,为解决石渠县骨骼畸形残疾贫困患者的疾苦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受到了乡党委政府以及分管县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同时,依托党建工作,积极联系促进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传帮带”医疗队石渠党支部和村党支部的党建共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积极联系医院、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全乡贫困户开展爱心捐赠活动,截止年底,共获捐赠衣物、书籍、文具和生活用品等共计3000余件(套),价值5万余元,个人累计为贫困户捐款5000余元。7月份成为驻村工作队员以来,重点对新荣一村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和慰问,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脱贫生产生活情况,现场解决问题40余件。针对牧民定居点房屋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的情况,深入调研,及时向乡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
送村民入院治疗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年的藏区扶贫,漫长而又短暂。来到高原、扎根高原,从面对未来的茫然到对工作的游刃有余,从对藏区的一无所知到逐渐的全面熟悉,一切发生的那么短暂和深刻,又是那么的漫长和难忘。在藏区的工作都是短暂的,影响和改变却是漫长的。就像是石渠高原上的格桑花和小草一样,不经历一个又一个严冬的冰霜,又怎能迎来夏日的怒放?是扶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让我们一路走来,走到一起,为了改变我们的家园、建设我们的祖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拼搏;让我们在人生际遇的变化中去改变自己、发现自己、实现自己;让无数多个细微如我的一个个“他”们汇聚在一起,共同奏响这时代的最强音和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前路可见,扶贫任务道阻且长,若问何去,借用老乡苏东坡诗云:“试问石渠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