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零售电商群飞海外吸金

06.01.2014  14:42
核心提示:2014年,随着新兴市场的不断开发,对于跨境销售商而言,一场供应战不可避免。随时随地都有2000万美元(货物)在海上漂着。一位跨   2014年,随着新兴市场的不断开发,对于跨境销售商而言,一场“供应战”不可避免。“随时随地都有2000万美元(货物)在海上漂着。”一位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这样说,跨境电商销售的特性决定将面对更长的供应链。

随着阿里巴巴、环球市场等为代表的跨境B 2B平台的发展,跨境电商成为跨境贸易的一种新渠道。本世纪初期,众多跨境商家将触角延伸到eB ay、亚马逊、速卖通等零售电商平台上,跨境零售成为了在线贸易的一片蓝海,取得了巨大的成长。去年12月26日,在广东电子商务大会上的一场跨境电商论坛上,广州海关及广东邮政相关人士在演讲中表示,在广州成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后,近期推出的“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通关政策,将推动广东跨境电商走向阳光化与正规化经营。随着政策的日趋利好以及更多新兴市场的崛起,进入2014年,跨境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海淘”为代表的跨境进口业务或将爆发。

在广阔市场上潜滋暗长

与阿里巴巴这样长期备受关注的跨境B 2B企业不同,跨境零售电商崛起之前,大多难以引起广泛关注。2010年,专注于跨境零售的B2C电商帝科思(D X,D ealeX trem e.com )在港交所借壳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跨境零售电商。2013年第3季报显示,该公司去年营业额超10亿港币。

“大多数跨境零售商都源起于本世纪初。”业内人士介绍,这些经营者们发现,对于价廉物美的商品,欧美发达国家有不少潜在客户,而eBay、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也开始逐渐成熟,被欧美普通消费者所接受。2006-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珠三角的外贸企业哀鸿遍野,而小额跨境零售市场却迅速扩大。“变穷了”的欧美国家网购客户,越来越多地将购物目标指向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也就在这一时期,D X获得了ID G和薛蛮子等的风投,并且迅速成长。类似的企业还包括去年6月在纽交所上市的跨境B 2C企业兰亭集势等。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目标客户都在国外,自建的网站或使用的销售平台基本是英文,这类跨境零售企业如果没有上市,在行业外的知名度往往不高。另一方面,此前多年来国内在海关报关、外汇结汇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以小额零售业务为主的跨境零售电商,商品大多走邮政包裹出境,难以正常报关,结汇、退税更无从谈起。“一些企业都是走灰色通道结汇,这种方式必须走向阳光化。”在广东电商大会上,与会部门相关人士坦言。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许多非上市跨境电商企业为了避免政策风险,往往较为低调。

艾锐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仅2012年,多家跨境电商企业成为电商领域的投资热点,阿里巴巴获得中投、中信、国开、博裕四家投资机构联合给出的20亿美元投资,成为行业亮点。跨境电商行业平台海贸会负责人刘智勇表示,海贸会正在致力于统计跨境电商的营业额数据,仅就当前初步统计来看,估计行业前十的非上市跨境销售商去年销售额超过20亿人民币。2012年eBay的一份统计数据则显示,大中华区有263位卖家年销售额逾100万美元。

抢滩跨境市场

去年9月份的相关新闻显示,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孙尧称,将京东商城和EM S两家企业作为试点企业。目前,已经基本探索出跨境电子交易的流程和各方面的监管模式,准备建起公共跨境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近期一次公开演讲中称,京东已经发布了英文网站,也启动了国际人才招聘计划,下一步会积极稳妥地拓展国际市场。作为国内B2C电商平台大佬,京东准备进军跨境电商市场的消息惹人遐想。事实上,不仅仅京东,许多电商都将眼光瞄准跨境零售市场。

前述环球市场集团在成立了M 2C电商飞飞商城之后,目前也将目光瞄准跨境零售业务,环球市场跨境业务发展总监范梦晖告诉南都记者,飞飞商城下一步则将拓展跨境业务,将M 2C直销铺向境外市场。

深圳汇腾公司是一家手机生产商,主要生产各式“山寨”手机。负责人沈坚群告诉南都记者,此前他的产品大多是通过批量出口的方式销往海外,去年起,沈先生在接触一些跨境电商后,也尝试将手机通过跨境电商销售,发现销量相当不错。“目前大约有20%的出口额是通过跨境电商销售的。”沈坚群估计,明年这一份额将大幅上升。在这一背景下,沈坚群正在自建销售团队,并注册了一个新的独立的手机品牌,准备进军跨境零售市场。业内人士估算,深圳作为中国的“山寨”手机基地,每年“山寨”机出货量在5000万台以上。在国内市场受到小米、魅族、联想、中兴、华为等国产品牌强力挤压的情况下,许多有实力的手机厂商都主动转向了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海外市场或将成为“山寨”机厂商的支柱。

除了立足于出口业务之外,以“海淘”为代表的跨境进口业务也迎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卓志供应链市场总监李金玲就预测,2014年跨境进口业务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海淘将逐渐正规化,预计将涌现出一批从事海淘服务的电商。去年12月28日,上海自贸区启动全国首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平台,这一名为“跨境通”的电商平台被外界称为首个“海淘”的正规军。范梦晖也表示,环球市场未来预计将扩展5万家境外制造业企业客户,环球市场也将搭建平台,让这些境外企业的产品可以直接销入国内。

新机遇

跨境生态圈逐渐形成

2013年,国内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再赴港交所上市计划虽然前景未明,但有机构对阿里巴巴作出估值,称阿里巴巴市值可达1000亿美元。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虽然连年报亏,但由于前景看好,目前市值已达1800亿美元,另一电商平台eBay的市值则达到700亿美元。此外,环球市场去年再次在伦敦交易所上市,D X此前已在香港上市,兰亭集势则成为2013年首家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此外,去年以来还有不少跨境电商企业获得融资,近年来,跨境电商企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时行业内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定位,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发展趋势,跨境电商产业的生态圈逐渐形成。

阿里巴巴除了致力于跨境B2B平台之外,2010年推出的速卖通(aliexpress.com )被一些业内人士喻为“海外版淘宝”。“甚至可以把速卖通想象成沃尔玛一样的大超市,品种齐全、价廉物美。”阿里巴巴相关人士介绍,速卖通目前已是国内销售额最大的跨境零售平台。

与规模不断扩大的阿里巴巴相比,广东跨境电商平台环球市场则在控制自己的规模,同时推广自有的“G M C”认证模式,以提高平台内制造业企业的商誉。

李金玲表示,平台商的“烧钱”特性决定,并非所有的电商都适合自建平台,建议更多的跨境销售商利用现有的平台进行销售。此前,跨境电商的销售平台几乎完全依赖eBay、亚马逊等国际巨头,推广平台依赖G o o gle、Facebook等境内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目前,国内多个平台商的崛起,也为跨境销售商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受访的多位跨境零售商告诉南都记者,对垂直产品线的深挖也将成为未来的趋势。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商品在细分市场上都有不小的优势,许多跨境销售商都表示,会在自己有优势的销售品类上进行深挖,针对不同国有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出更多不同品类的产品。业内人士表示,跨境电商生态圈上每一个环节的定位都将日渐清晰,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

此前,多家跨境零售电商联合成立了深圳爱派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太岭介绍,由于不少零售商销售的品类较多,单件商品进货量有限,采购上往往难有议价权,甚至一些生产厂商并不愿意向小的跨境零售商出货。爱派拓则是一家致力于外贸供应链管理的公司。爱派拓通过联合跨境电商批量采购的方式,争取更多的议价权。

当前,跨境零售商并无“行业协会”,但资深跨境电商从业者刘智勇发起的深圳海贸会,也成了跨境电商行业的产业链交流平台。目前,海贸会组织的跨境电商年会已经举办数届,吸引了产业链上众多商家参加。

新挑战

供应战、价格战与人才战

2014年,随着新兴市场的不断开发,对于跨境销售商而言,一场“供应战”不可避免。“随时随地都有2000万美元(货物)在海上漂着。”一位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这样说,跨境电商销售的特性决定将面对更长的供应链。许多电商在投资了海外仓之后,资金链也更加紧张。对于跨境销售商而言,海外广阔的市场既是巨大的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同时,货物在不同的国家进出,应对不同的海关政策,也让不少跨境销售商头疼不已。

跨境零售商以“价廉物美”称雄海外市场的同时,价格战也难以避免。有业内人士介绍,包括像兰亭集势这样的跨境销售“大鳄”,此前兰亭在婚纱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随着不少跨境销售商在婚纱这一品类上大打价格战,原本就价格低廉的中国产婚纱,目前利润空间更小了。

“新兴市场同时也是屌丝市场。”海贸会负责人刘智勇笑称,新兴市场的价格战难以避免。如何在“价格战”的同时寻找最优的利润空间,也成为跨境销售商的新挑战。

“总体而言,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仍然紧缺。”环球市场集团跨境业务发展总监范梦晖介绍。许多销售商特别是新进入跨境领域的销售商,深受人才问题困扰。刚刚试水跨境电商的揭阳龙人服饰公司创始人林龙说,他目前就难以招到合适的跨境电商运营人才,“既要懂外语,又要懂电商运营,这样的人难招、难留。”林龙说,这样的运营人才他可以开出6000-8000元的起薪,比一般的电商运营人才起薪高出一倍,但仍然招不到人。

目前,广州一些高校已经推出了针对一般电商的人才“定制”计划,广东财经大学张建涛教授称,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该校也已提上议程。广州一家跨境电商负责人严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如果政府部门能提供相关的扶持计划,希望能在人才上提供一些校企对接的机会,帮助跨境电商寻找和发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