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新政拟暂缓一年实施 四川多家企业谋自救

11.05.2016  11:08

  根据媒体报道,4月8日才正式实施的跨境电商进口监管新政拟作调整。5月10日,川内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向记者证实,调整意见指向新政中提出的“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参照一般贸易的监管模式”,并暂缓一年执行。

  一年过渡期,能否给行业带来缓冲和调整的机会?“待政策进一步明朗,才会有更明晰的市场计划。”四川易欧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哲凌说。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四川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均在转型谋自救。

  新政后备案周期长企业业务萎缩3成左右

  参照一般贸易的监管模式,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商品在通关环节中将增加报送通关单环节。根据2015年版本《检验检疫法检目录》,目前纳入跨境进口电商正面清单的商品类别,99%以上需要法检,才能出具通关单。“一般贸易备案周期太长了,不利于高效率、小批量的电商模式。”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以保健品为例,目前在食药监总局备案查询的仅700多个,而新品申请时间长达1年-2年。企业反映,新政实施后,许多商品还须在食药监总局注册备案,已导致95%以上的保税备货商品无法进口。此外,一些食品的保质期不超半年,等到了通关单,也早过期了。

  进口的减少,直接影响了保税区的运营。国内部分跨境电商综合试点保税区开始裁员。小企业基本停工待业,配套的快递、仓储等处于半歇业状态。

  去年10月在成都开出第一家跨境保税商品O2O体验店以来,易欧蓉月均业绩以数倍的速度增长,本计划今年将体验店扩张至50家,如今公司业务萎缩了3成左右,企业正在考虑放缓扩张计划。“我们现在还有几十万元的存货,并靠这些存货维持销售。”一家不愿具名的电商企业负责人说,是否增加库存要看政策最终的调整而定。

  缓冲期转型谋自救整合供应链或跨界合作

  若新政暂缓实施,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缓冲期。”成都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商、四川三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立俪认为,企业应利用这个缓冲期,完善自身供应链建设,同时还可以与实体商业零售终端合作,加强线下体验和服务等。在此期间,平台将配合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亟须的供应链金融和低价物流服务。

  企业自己也在找出路。由于跨境直邮不需报送通关单,不少企业纷纷通过建海外仓的方式,提高跨境直邮的业务比例。一家企业负责人说,需求增多导致资源稀缺,香港保税仓的租金已上涨了3成-5成。

  跨界合作或成未来趋势。已有一些跨境电商平台开始试水高端旅游服务,通过旅游带动相关产业链资源的互动。5月4日,中国电信天虎云商与中旅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天虎云商执行总裁贺勇透露,双方将深度整合资源,依托互联网+旅游+电商,一方面将国内旅游目的地(原产地)的优质产品、优美风景、优秀文化推向全球;另一方面,也将积极拓展境外吃、住、游、购、娱的新商业机会。

  □舒麟 本报记者 曾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