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比戏麦田中 观众当评委过足戏瘾——河南马街书会“对戏”民俗重启

12.02.2014  13:40

              农历正月十二,河南宝丰县麦田里的雪还没有化,在“中国十大民俗”之一的马街书会会场,已经中断30多年、以观众多少作为输赢标准的“对戏”民俗活动恢复举办,艺人们在台上用唱腔、身段比技艺,观众们坐着小板凳在麦田里当评委,这可让十里八村的村民们过足了戏瘾。

              “对戏”,又称“赛戏”。传统的“对戏”是在一个场子里,连搭两个戏台子,锣声一开,两台戏同时上演,观众们喜欢听哪台戏就向那台戏聚集,最终观众多的戏班获胜,获得一定奖励。所以参与“对戏”的戏班都会拿出看家本领来吸引观众,以求获胜赢取奖励,同时老百姓也能听到高质量的演唱。

              8点半,离比赛开始还有1个小时,演员们还没到,一群老人已经坐在戏台前翘首以盼。而在“对戏”的戏台不远处——一片被雪覆盖的麦田里,一些村民正在为小麦追肥,春耕已经开始。

              “我昨天来看了一天的戏,唱曲剧的这边唱得好,明显看的人多,你看,戏没开始,来的人就都到这边了。”早早来到曲剧戏台前的潭大爷说,“老百姓的耳朵尖,一听就知道谁唱得好,这样最公平,好看的戏就是人多。”

              由于各种原因,“对戏”作为传承700余年的马街书会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曾中断30多年。今年,宝丰县恢复了这项活动,请来的湖北省钟祥市曲剧团和河南省新乡市豫剧团两家剧团将为群众表演《状元招亲》《大破天门阵》等20场戏。

              57岁的王桂英带着孙女骑电动三轮车从10多里外赶来看戏,她说:“今年搞‘对戏’活动,真好,真热闹。”

              到10点多,观众已将两个戏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尤其是曲剧戏台前,自然地形成了阶梯状的“剧场”,前几排的人坐在小板凳上,后面的站着,最后面的站在三轮车上或凳子上,错落有致。

              接近中午,戏散场了,戏场里的雪也化了,离家近的村民们踩着泥泞的路回家,而离家远的,就在路边的小吃摊上喝一碗胡辣汤,吃几根油条,准备下午接着看。

              宝丰县马街说书研究会会长张满堂说,这项传统民俗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让老百姓听到了好戏,丰富看戏活动的内容,而且是一种激励机制,逼着艺人们去提高技艺、去创新,否则老百姓不会认可你,你也就没了市场。

              宝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吕艳慧说,县里经过综合考虑决定从今年起恢复这项民俗,一是不让这项民俗消失,二是考虑到群众对看戏的需求很大,欣赏水平也在提高,所以利用马街书会这个能够汇集几十万群众的平台,让群众过足戏瘾。

              每年正月十三举行的马街书会是全国各地民间艺人的盛会,这个以地为台、以天作幕的书场每年都吸引上千民间艺人来这里“亮书、献艺、会友”,说书、三弦、道情、河南坠子等40余种曲艺形式在这里表演,许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马街书会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新华网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