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超导物理学家朱经武院士来校讲学

30.03.2017  09:30

3月29日,国际著名超导体物理学家、美国休斯敦大学朱经武院士来校讲学,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现代大学与创新型人才》的精彩报告。

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孙一平主持,全体校领导与5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朱院士以“寻梦·探险”开启报告。他说,每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要有梦,不然漫长的人生会很黯淡,看不见亮光。有了梦,就要去探险,才有梦想成真的可能。几十年来,在科学和教育上能够做出一份贡献,我的人生就是一部“探险记”。

朱院士说,这世界有一条不变的规律,那就是:世界是永远变化的,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最近100年的变化,比此前人类历史的所有变化都要大。这种巨大的变化是什么性质的呢?不是经济性的,也不是政治性的,是技术性的,改变世界的决定性因素是科学进步和随之而来的技术革新。科技进步带来了财富、健康、民生等各方面的改变。

朱院士举例说,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国家之间的壁垒变得模糊起来,提供了不同国家同一平台竞争的机会,推动了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改革开放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展开的。

朱院士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贫弱或者富强,自然资源禀赋不再是决定性的,相反,脑力(Brain power)成为最有价值的商品,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才能带来创造性和创新。大学,正是脑力的源泉和21世纪的经济发动机——非全能但不可或缺。

朱院士说,关于“世界级大学”,虽然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是什么、怎样建设它,但所有的国家都希望拥有它。

在现代世界如何举办高等教育?朱院士给出了应当考量的一些论题: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温和立场(在意识形态方面);平衡(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的关系,打好知识基础与任务导向的关系,多学科发展与凝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终身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协同(教学与科研,学术性与职业化,国籍,种族);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匹配(投入与产出,精英化与大众化);引文指数和影响力因子;远距离学习。对这些论题,朱院士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朱院士指出,世界级研究性大学应当具有如下特征:在人才培养、研究和公众参与方面表现杰出;创造新的知识,开发新的技术,培养明天的领导人,为未来社会创造新的范式;提供学术自由和智力狂欢的氛围;实行透明的、廉洁的治理;为学术工作提供有效的物资和基金支持;提供社会角色和道德教育。

对照这些标准,朱院士分析了美国大学的优势和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美国为促进高等教育所做的努力。

在演讲中,朱院士还深情回顾了自己孜孜以求的学生时代、在超导物理领域取得世界性突破的难忘时刻,以及任职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生涯。

朱院士的报告赢得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校党委书记孙一平说,朱院士的报告立意高远,充满理性又饱含情感,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一位世界级科学家、教育家的人格魅力和风采。朱院士的报告由“”字开题,贯穿着一个“”字,这就是对梦想、对科学、对教育、对学生执着的、浓烈的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朱院士是我们每一位师生学习的楷模,要像他那样对科学、教育事业保持执着的热爱。

报告会前,校长赵金洲、副校长王玲、张烈辉在办公楼810会议室与朱经武院士和一同来访的波士顿学院纳米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任志峰教授进行了会谈。赵金洲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全面深化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变化。他说,朱院士在担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期间,带领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进入全球工科排名前25位,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朱院士对学校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说,西南石油大学办学基础好、科研实力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下,一定能实现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和百年名校的目标。他还邀请赵金洲到休斯敦大学参观访问。(刘仲铭 李阳)

资料 :朱经武1941年出生于湖南芷江,1948年随父母迁至台湾。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俄罗斯工程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作为国际著名的超导体物理学家,朱经武屡获殊荣,包括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曾任美国德克萨斯州超导中心主任,1987年成功利用液态氮将超导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80度,开创了高温超导研究及应用的新纪元;2002年再次刷新纪录,将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09度。2001-2009年,朱经武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同期香港科技大学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全球200最佳大学排名中,名列第58位;在英国《金融时报》EMBA排行榜,排名全球第二;工学院进入全球工科排名前25位。

来源:宣传部 审 核: 编 辑:向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