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爵:南江县的“太史公”
本网讯 (记者 曾丹)他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退休17年来,每天坚持笔耕12小时以上。受聘于南江县公安局、派出所、国土局等单位整理各类档案7200余卷;受聘于南江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等部门,编纂了《县委党史》、《南江大事记》、《南江县委办志》等32部史志,共1200万字。被誉为“南江太史公”。
他是南江县科协的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的计划是写50部书,他的名字叫赵子爵。
自掏腰包买史书
废寝忘食写史志
今年72岁的赵子爵是南江县科协的一名退休干部,自1996年因病提前退休后,先后受聘于南江县公安局、国土局等单位,整理各类档案。后又受聘于南江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编纂史志。
在编撰史志时,常常都需要查阅很多历史档案、资料。在赵子爵家的书架上,记者看到《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千余本史料书籍,都是赵子爵自掏腰包购买的。
在赵子爵家的书房里,摆着由他编撰的多本史志。赵子爵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酷爱历史书籍。我发现历史上对南江记载还有很多缺漏的地方,于是就着手收集从古到今关于南江的一些资料。2006年,南江县首部党史《中国南江历史》由我编撰完成,后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2007年,我编撰完成了《南江大事记》,书中收录了从古到今在南江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
退休后,赵子爵被南江县多家单位邀请编撰单位史志,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为了满足各单位的要求,编撰出高质量、精细的单位史志,赵子爵常常废寝忘食地工作。“基本上没有时间吃午饭,每到一个单位就一头扎进各种资料和档案里,一看资料就彻底忘了时间,好多时候看完一本资料,抬头望望窗外,看到天已经黑了,才想起还没有吃饭。有时候怕吃饭耽搁时间,早晨上班的时候就带几个干饼子,饿了就边写边吃饼子。”赵子爵说。
获奖无数
却积劳成疾
赵子爵退休17年来,每天都坚持笔耕12小时以上。先后受聘于南江县公安局、国土局等单位整理各类档案7200余卷;受聘于南江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等部门,编纂《县委党史》、《南江大事记》、《南江县委办志》等32部史志,共1200万字。2007年至2012年,赵子爵撰写部门史志10余部,各类材料40多万字,在世界级、国家级社团刊物发表诗词、文章200多篇。获得国际、国家级社团刊物特等奖、金银奖60多个,荣誉称号20多个,聘任荣誉职务10多个,被吸收为世界级、国家级会员10多个,个人作品和事迹列入世界级、国家级典籍30多部。
在赵子爵的书房里,各种荣誉证书、奖杯、奖牌放了满满的一柜子。在一本由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主编的《大不列颠艺术家百科全书》中,赵子爵被列为世界名家,照片与莫言并列排在一起。
面对荣誉,赵子爵说:“每一个奖项,每一次被肯定的背后都包含了我太多的努力和付出,对我而言,这些都是一份值得回忆的过去。”
“比起荣誉,身体更重要。我现在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这些年为写史志,长期超负荷劳动,起居饮食也不是很规律,加上年龄上去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纷纷找上门来。2012年5月一个周末,我在办公室写资料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就没有知觉了,等我醒来已经是第三天,得知自己当时昏迷了,被送进了医院。现在我每天都要吃药,靠药养身体。尽管如此,只要我的大脑不罢工,我依然不会放弃写史志,我要努力完成50部书(史志40部)的写作任务。”
感谢党的培养
感谢妻子风雨同舟
赵子爵1941年出生在一个佃农家庭,童年时代给地主放牛是他印象最深的记忆。新中国的成立后,赵子爵有机会进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了工作。他说:“这一切都感谢新中国的成立,感谢共产党对我的培养,我才有了今天,我很感恩。”
说起家庭,赵子爵觉得很惭愧。“这么多年来,我的心思全用在了工作上,子女的教养、家务操持全由妻子包揽。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担起了养家的重任,不离不弃与我风雨同舟,我很感谢她。对于三个儿女,我从小就告诉他们,一切都要靠自己艰苦创造,要以吃苦为乐、吃苦为荣、吃苦为福。”
赵子爵的妻子王俊英是一名退休教师,她说:“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是同学,上世纪60年代经过自由恋爱,不顾封建礼教和父母的反对走到了一起。他一辈子就是个老实人,在给县委领导当秘书的时候,没有要求领导安排一个子女的工作。周围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傻子’,一开始我也埋怨他,但是随着儿女们渐渐地靠自己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时,心里就平和了。”
“好多时候下晚自习,天黑叫他来接我一下,他却不答应,我心里会觉得有些不平衡,会埋怨他。但回家看到他爬在书桌上写写抄抄,忘了吃饭,忘了睡觉,我的气也就消了。看他一辈子辛苦,得了那么多奖,也算能干、也算有理想、有志气,我为他付出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