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走马乡创新农村综合体管理服务新模式

21.11.2013  13:38

高坪区金凤山文明和谐新农村

――走马乡创新农村综合体管理服务新模式

走马乡国家农业示范园

四川新闻网南充11月21日讯(记者 杨斌) 走进高坪区金凤山村,也就走进旅游景区,青砖红瓦,一幢幢、一排排别墅式两层建筑整洁靓丽,洁白的水泥村道交织成路网,按照景区的标准打造的休闲景点,景观平台,小桥流水,处处如新风扑面金凤山村变了,可谓是一场化蛹成蝶的兑变,深刻的变化来自于当地政府部门强化新村服务管理的一系列的举措,金凤山村服务管理模式是对新农村建设有益的探索。

2012年,高坪区整合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推动走马乡金凤山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项目打造。兴建6种不同户型的住房,共计162户,去年底项目正式建成并交付使用。3个宽大的卧室,还有客厅、厨房、盥洗间、仓储室等,室内的设计让村民们很满意,住上崭新的小洋楼的村民就像进入城市社区一样,面对这个庞大的居住居区,如何加强管理成了当地政府必须思考而又必须应对的课题。

田间劳动

入驻后,该乡党委书记陈小琴多次到金凤山村走访,与党委一班人坐下几次研究如何加强新农村综合体社会化管理进程,让大家思考,不少干部还写出调研文章,提出多条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相关规定不断出台,并付诸实施。在管理服务中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三化服务模式为新村管理建设注入活力。

新村服务社区化。针对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滞后,新村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干部群众对新村管理还比较陌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认为新村管理是政府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的实际,整合便民服务、就业帮扶、文化共建、医疗卫生服务、综治调解、农家购物等公共资源,构建“1+6”党建综合体社区化的综合服务管理体系。目前,建成村级活动阵地200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广场1个,建成农耕文化展示园1个。

捧着鲜嫩的茄了,村民心里乐滋滋

惠民服务社会化。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和文明和谐乡村创建的相关标准,重点围绕提高村民素质、整治村容村貌,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和谐稳定五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组织引导群众改善基础设施、弘扬文明新风、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共驻共建,共建美好家园。该村协调涉农部门、结对帮扶单位、经济实体等,将救助低保、计生医疗、文体教育、治安环保、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延伸到通木村。推行“三三四”便民服务机制,定期开展“一站式”服务,构建流程短、手续简、效率高的服务平台。配备人民调解员1名,受理群众诉求11件,配备医务人员2名,开展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等公益活动,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今日金凤

党员服务具体化。党组织和党员耐心倾听群众声音,让他们敞开心扉,愿意讲自己的事情,出谋划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及时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汇报党委政府,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给以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应做好解释工作。这是该村党员干部服务工作的最大亮点。村党支部辖5个党小组,党员32名。在新村建设过程中,该村建立“1+6”党建综合体,创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新模式,加快构建新型现代和谐社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建立党组织活动阵地,以党员为主体,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工程、党员创业基地、党员联户、党员承诺、结对帮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以党员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新型现代和谐社区。建立党员示范8户,党员示范岗3个,党员创业基地2个。

昔日的金凤

社情民意会议化。村民的事让村民自己说,由此该村实行社情民意会议化,由此形成了“三会一课”。“三会一课”为:民情恳谈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议事会和村民素质提升,民情恳谈会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说,收取群众意见多达32条,民主议事会遇到重大事项大家决策大家定夺,做到90%以上的群众满意。民主听证会主要是解决一些重大问题,通过听证达到决策科学合理。除三会外,村民素质提升课,主要利用村民学校、广播、板报宣传等形式提高村民素质,目前已开课12堂,使村民受到良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