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农夫赤脚涉水 将河心岛变“最美田野”

26.03.2016  19:59

  空中俯瞰成都南三环外锦江河中“小岛”。

  一位市民正在小岛开荒。

  3月18日,一位市民采摘完蔬菜后,涉水回家。

  小岛上打着遮阳伞种田的市民。

  一位市民穿着下水裤涉水去岛上垦荒。

华西都市报记者何艾琳摄影吕甲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优美的诗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而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则在歌词中写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逃离水泥森林,逸情田野之间,这似乎成了久居城市人们的田园想象。

  在成都南三环外的锦江河水中央,有一片水流冲击而成的“小岛”。近两年,金黄与碧绿把它点缀成了希望的田野。春分的阳光均匀洒下,暖风揉动着成片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就像少女肩上金黄的围脖,一阵风吹过,又似飘落水面的翠色柳叶。

  这,就是生活在成都的“城市农夫”的杰作。

  白天,他们西装革履、咬文嚼字;傍晚,他们卸下面具、拾起锄镰,往河心的田野涉水而去。一年四季,脚步不停,这些“围城”里的人们,要学着从现代再迈回到传统。

  赤脚涉水上岛

  在收获中找到成就感

  离春分还有两天,但老周感觉自己“肝经火旺”。虽然才上了夜班,他仍扛着锄头,熟练地滑下河堤。

  伸出脑袋,左右瞧了瞧,没看到人影,他利索地脱下西裤和鞋袜,身着短裤头,用脚尖试了试水面。随后,他用脚小心拨开水草,向河心处漫溯,去收割自己种的油菜。

  河心“小岛”上的田野,有7亩是老周开垦的,其中光油菜就种了6亩。面对遍地金黄,老周笑得合不拢嘴。他说,去年收了3000多斤菜籽,榨的油除了自家食用,还送给了亲戚朋友。

  老周在附近一家单位当保安,每天看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周而复始,他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

  “我的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绿色环保。”太阳底下,老周的眼神中充满自豪。

  相比已退休的郭婆婆,老周的种地时间并不多。郭婆婆是四川乐至人,随儿女定居在成都。闲不住的她偶然之下发现空地后,便种起了菜。冬种白菜萝卜、夏种油菜,全年都有葱葱蒜苗,郭婆婆乐此不疲,一年多时间里开垦了两亩地,所有收获她都会带回家并送给邻居分享。

  老周说,在这片河心“小岛”上,像他一样耕种菜地的城里人,“有20多家。

  柳叶形江心岛

  变成种满蔬菜的田野

  在这些“城市农夫”的眼中,这个地处成都市南三环外锦江中央、由水流冲刷而成的柳叶似的河心“小岛”,和成都平原上最丰美的田野别无二致。

  近两年,金黄与碧绿把这块昔日的荒地装扮得令人赏心悦目。黄的是菜花,绿的有莴笋、茼蒿、小白菜。从高处俯瞰,这片田地形似一叶小舟,随意停泊于锦江之上。春分的阳光均匀洒下,暖风揉动着成片的油菜花。

  在河心“小岛”旁,一片泥滩从河堤边延伸而出,几亩田地与河心的田野颜色相近,这也是“城市农夫”们的杰作。

  白领种地无经验

  满手血泡却颗粒无收

  “农夫”刘峰走上岸,脸涨得通红,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他抬腿翻过河堤,一屁股坐在花台上。双腿一抬,河水从雨靴中倾泻而下,“太累了!

  他抬起手臂往额上一抹,汗液变成了泥浆。“看人家农民田里的菜,浇浇水,松松土,噌噌地往上长。我的就不行!”他笑着说,自己从未下过地种过田,看着别人的萝卜拔出来比手臂还粗,茄子和西红柿都长势喜人,可自己一尝试,才发现看起容易做起难。

  刘峰打开双手,掌心向上,褐色的茧巴紧紧贴在四根手指根部,“翻一遍土就磨得满手血泡,播个种已经被太阳晒得脱了一层皮,眼巴巴盼了一季,却颗粒无收。

  本以为种地比学习和工作简单,事实上个中的辛苦与不易,对白领刘峰来说,只有自己最清楚。

  像老周和刘峰一样,“跋山涉水”去种地的都市人还有很多。他们在看似简单的劳作中,收获着果实,也感悟着生活。

  每周卖近200斤菜

  夫妻俩种菜已出了名

  每周一是廖哥和吴姐的调休日,夫妻俩都会在田间地头待上一天。翻土、收割、播种,忙得不亦乐乎。

  吴姐年近50岁,最初的想法是给孩子种点健康蔬菜,可到后来“种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廖哥在一家大型企业负责后勤工作,平时都坐办公室,只有周末才能忙里偷闲,开车出城透透气,“哪里都是人和车,逃不出去。

  两年前,廖哥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河心“小岛”,上面摇曳着油菜花。他好像被什么击中了一般,暗自动了心思。

  夫妻俩从网上买来种子,跟着视频开始学种菜。廖哥很快入门,从门外汉蜕变成行家里手。一年劳作下来,他自称瘦了20斤。

  现如今,这对种地夫妻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蔬菜“供货商”,每周一、三、五,都会固定给附近单位食堂供应60斤新鲜蔬菜,按照市场定价,赚的钱够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最重要的是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廖哥笑着拿起手中的锄头,“这是我专门在铁匠那里定制的,用起来很巴适。

  正说着,一位路人在岸边喊:“你们这菜咋个卖?

  “随便!(钱)多就多点,少就少点!”正在地里忙活的吴姐抬起头来。

  “我身上只有两块多钱!”路人搜遍全身,摸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

  “给你捡几把莴笋嘛!”说罢,廖哥用刀割下地头的四根莴笋,径直往河堤上走。抬腿,翻身,越过河堤栏杆,他把莴笋递给路人。“好吃又来找我卖菜哥!”廖哥咧嘴一笑,乌黑的脸上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